交通部觀光署周五(9/15)揭牌,由曾擔任過觀光局長的周永暉出任首任署長。交通部長王國材說,今年來台旅客要力拚600萬人次,明年希望達1,200萬人次。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觀光署成立是部會改組中最有共識的,未來將每月主持觀光振興會議,要求各部會提出方案。關於兩岸交流,鄭文燦期望能有逐步、健康有序的交流。
日期:2023-09-15
台灣碳權交易所於今年8月正式成立,淨零碳排成為企業現在最熱門話題。擁有全台最多交通數據、長期以來服務全台八成以上交通運具的悠遊卡公司,推出「企業員工通勤碳排統計數據服務」,並於今年率先進行悠遊卡公司員工通勤碳排調查,8月份平均碳足跡為每人28.86公斤,相較搭乘汽車減碳量,每人平均減碳28.21公斤。
日期:2023-09-15
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轉念時,對於「念頭」的不可靠,還不太能理解,畢竟,「念頭」一向是我們用來評斷這個世界的指標。旁人的一句話或一個動作,是善意、惡意或別有用意,往往是根據我們腦海冒出來的想法,說到要開始質疑自己的念頭,對很多人來說,是一件無法理解或困難的事。
日期:2023-09-14
有意角逐2024年總統大選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周三(9/13)出席歐洲商會活動時主張,台灣有97%以上能源仰賴進口,絕不能因意識形態捨棄「任何一種重要能源」。他強調歐洲在核能、風能及地熱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未來也是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國家目標上最重要的夥伴。談到地緣政治,郭台銘表示,台灣應與中國開啟正常對話的溝通管道,讓兩岸能走向和平之路,「台灣不會、不必也不需要成為烏克蘭」。他主張兩岸的對話基礎是「一中各表、九二共識」,「台灣是中華民國,大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期:2023-09-13
隨著人口高齡化,罹患關節疾病需要手術重建的病患,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在台灣,林口長庚有陣容最堅強的關節重建團隊,每年成功治療超過600例人工髖關節置換,吸引許多國外醫師前來取經。今年「第四屆亞洲髖關節鏡醫學會」9月9日及10日在林口長庚醫院研究大樓舉行,再度把台灣優異的醫療實力推向國際。
日期:2023-09-13
銀行防詐不再被動等民眾報案、警局通報,AI模型可提前偵測警示,大幅降低民眾受騙的損失,且看各家銀行如何善用科技工具,搭配臨櫃現場的即時反應,築起一道防詐高牆。
日期:2023-09-13
柏洋律師執業過程中,曾遇過一件當事人因先生過世,不但沒分到財產反而還吃上官司的案例。
日期:2023-09-13
(今周刊1395)今年4月,中國對台灣發動貿易壁壘調查,伴隨「終裁日」的臨近,不少人士憂慮,中國或將對台祭出貿易制裁,甚至在最極端情況下,全面終止行之有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究竟,中國貿易壁壘調查的下一步是什麼?如果中國發動貿易制裁,對台灣產業的可能衝擊為何?台灣政府和企業,又能如何「趨吉避凶」?
日期:2023-09-13
國際知名財經媒體《亞元雜誌》(Asiamoney)近日揭曉「2023年亞洲傑出企業」(2023 Asiamoney Asia’s Outstanding Companies)調查評比結果,中華電信在台灣電信產業中脫穎而出,獲得「台灣最傑出公司-電信服務類」殊榮(Most Outstanding Company in Taiwan - Communication Services Sector),成為唯一獲得此獎項的電信業者。
日期:2023-09-13
一項產品從發想、市場定義、原型設計、驗證與測試、批量製造、成品運輸、市場販售、消費者使用到產品回收,整個產品生命週期都有碳足跡可循,各產業想要做到減碳,除了綠電,還能從多方面著手。面臨脫碳挑戰,企業初期投入的轉型成本與治理變革也許會經歷短暫的陣痛期,但透過整體碳足跡的檢視與導入減碳的機制,企業獲得的不只是整體製造的革新,更加穩固企業競爭力,從而擴大營運版圖,對企業而言,反而是美事一樁。但減碳伴隨的體質健檢,能使企業危機轉變成競爭力,提升整體產業價值。
日期: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