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懷疑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懷疑共有2941項結果
職場

解密「出差」大小事,化解浮沉苦海的業務人生

「出差等於旅遊」的偏見一直困擾著我,而且越是辯解越可疑,真的很為難。

日期:2021-06-07

台股

晶片短缺紓解 美國福特股價悄悄爬上6年新高!這9檔汽車零組件概念股將重回焦點

汽車缺晶片導致部分汽車品牌廠停工,這是近期媒體上都可看到的訊息,然而,美國汽車股的股價卻默默地上漲,創了近一年來的新高,其中緣故值得探究。例如,福特自去年4月最低價至今年6月4日已經上漲了276%,通用汽車上漲了251%,日本豐田上漲了59%,德國BMW上漲了128%,戴姆勒(Benze)上漲了224%,福斯則上漲了154%,表現都相當亮眼。

日期:2021-06-07

政治社會

一個「高端疫苗白老鼠」的告白:做好死亡的覺悟,願成世上最有意義的數據

編按:本文為身兼中日譯者及配音員的TT,親筆寫下自願當國產疫苗人體受試者的心路歷程以及這段期間身體反應,每一款上市疫苗的背後,都是無數研究人員日以繼夜努力研發、受試者以身試險的成果,值得我們感謝與致敬。

日期:2021-06-02

全台防疫報導

打完疫苗能不能出國?沒有三期臨床就注射符合國際慣例?一文讀懂國產疫苗的4大疑問

近來國內疫情爆發,引發藍綠人馬對疫苗的激烈論戰,尤其是有關台灣如何採購到足夠的國外疫苗,還有國產疫苗有沒有疑慮、是否有政策護航等問題,幾乎全民都參與了這場辯論,許多群組裡的好朋友甚至因此翻臉,疫苗已成為撕裂台灣社會族群的新焦點。

日期:2021-06-01

焦點新聞

快篩陽性率14%降至3%不到!「剝皮寮快篩團隊」是這群人守護著萬華

台灣國內本土感染大爆發,全國進入三級警戒,死亡人數也破百位,而台北市萬華區更是疫情的「重災區域」。對此,有名護理師臉書上分享,聯合醫院醫護進駐萬華3周的過程,「是這群人守護著萬華。沒有他們,萬華是無法被接起來的。」

日期:2021-06-01

職場

總在下班前最後一刻才討論公事的人,就像在17:59放置炸彈的「炸彈客」

我實在很想對他說:「拜託你趁著天還沒黑時工作好嗎?」

日期:2021-05-31

全台防疫報導

新證據讓中國瞞不住了?傳英國情報圈稱新冠病毒可能來自實驗室 拜登政府也在調查疫情起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但截至目前為止,病毒起源仍眾說紛紜。日前,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稱,情報機構人士認為,冠狀病毒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外洩的說法,是「可能的」(feasible);而此一消息,也讓一度被視為陰謀論的「實驗室外洩」觀點,再次獲得各界重視。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我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分享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資深媒體人蔡玉真分享,對台灣政論節目與名嘴生態的經驗。

日期:2021-05-31

政治社會

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