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應變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應變共有1770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國內第一本抗疫紀實電子書 林口長庚大動員傳承珍貴抗疫歷程

COVID-19疫情在國內爆發後,站在防疫第一線的林口長庚醫院,負擔全國17%的重症,呼吸器數量占全國21%,葉克膜43%,檢驗量能更占全國24%。能兼負如此重擔,歸功於林口長庚領導決策超前佈署與全體員工的防疫作為。為系統保存並傳承這段寶貴的經歷與經驗,林口長庚耗時數月,蒐集資料整理彙編,終於完成國內第一本抗疫紀實電子書《穿越疫役—台北林口長庚COVID-19防疫回顧》,並於今(20)日推出,歡迎大家上網至林口長庚醫院官網閱覽。

日期:2022-01-20

全台防疫報導

Omicron當一般小感冒看待即可? 25%染疫者「腦霧」:終身記憶力恐受影響

Omicron肆虐全球,許多國家單日確診數破萬,成為當前流行的新變種病毒,其初期觀察發現染疫者多為輕症,但能用一般感冒看待嗎?千萬不可小看它!根據最新研究指出,高達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所謂「腦霧」(Brain Fog)的症狀,不但影響工作表現和日常生活的記憶,更可怕的是,有可能會成為陪伴你終身的後遺症。

日期:2022-01-20

政治社會

「軍公教」概念遺害台灣

「軍公教」三個行業總被歸為一個詞彙、類別,但在各行業中,只有「軍」隨時準備為你我赴死,它需要一個明確的認同,確知為誰而戰;它必須以獨立角色視之,以特別制度對待。

日期:2022-01-19

國際總經

不該靠疫情危機賺暴利!他們致力開發便宜的新冠疫苗 「放棄專利」盼每個人都打得到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初期,一間隸屬貝勒醫學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德州兒童醫院的疫苗開發中心(CVD),雖擁有研發新冠疫苗的技術,卻未獲美國政府重視,只能靠慈善機構贊助,默默努力,從事疫苗開發。

日期:2022-01-18

保險

數位工具讓團隊有共通語言 31歲年輕處經理組織經營從「好好說話」開始

業務工作需要能言善道,這是社會大眾對這份工作的既有印象,富邦人壽富北通訊處處經理孫振文笑說:「說話的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那是可以訓練的,『學會好好說話』就是我入行的一大契機,還記得當年每天撥打500通陌生電話,現今數位時代讓不同人格特質的人,都有機會投身保險工作。」

日期:2022-01-18

職場

春節前桃園疫情延燒!啟動居家上班前,該注意的3件事

桃園西堤中山店群聚染疫人數持續增加,16日新增13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中有11例和西堤有關,其中母子三人昨深夜確診,尚未有案號;染疫者足跡擴及到桃園、新竹等北台灣縣市,多家大型企業陸續宣布啟動員工居家上班或分流上班。

日期:2022-01-18

全球股市

曾1年把本金翻百倍,也曾3天吞下160%虧損:當我意識到這是一場災難時,它已重重敲在了頭上

作者和你我一樣,只是個沒有特殊背景的散戶。他的投資生涯一路見證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看著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見識過中國股市剛開始時的風起雲湧;他抄過B股的大底,逃過A股的大頂。他曾經在一年內把少少的本金翻到100倍之多,卻在入股海的第10年,將資金慘賠到一毛不剩。慘跌重挫後,他也曾一度落魄喪志,是什麼讓他重振旗鼓,重回市場並再創佳績?

日期:2022-01-17

全台防疫報導

今本土+6》西堤群聚增6例確診 「聯邦銀」感染源頭曝光!與桃機清潔員染同一病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7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值得注意的是,今(15)日新增的6例本土全為「西堤群聚」相關;此外,「聯邦銀行群聚」的源頭也找到了。

日期:2022-01-15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再爆11例》「聯邦銀行群聚」擴大 西堤3員工、2顧客染疫!北市明起確診者按輕、重症分流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4)日公布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5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日期:2022-01-14

健康

「拜託你幫我送便當,真的吃不習慣」 Omicron大舉入境,又遭任性病患夾擊,台灣醫療量能真撐得住?

「拜託你幫我送便當,我真的吃不習慣…」一名醫護向記者抱怨,這波Omicron確診患者多輕症,症狀似感冒、但活力與胃口都不錯,部分患者把醫院當做飯店住,每天叫外送餐、飲料,護理師若答應送一趟就要穿脫隔離衣、才能進入負壓區;若不送,每隔20分鐘打一通電話苦苦哀求,煩不勝煩…,自己活像是服務生。最令人困擾的,是確診患者家屬直接跑到護理站,站在櫃檯拜託護理師送餐給家人,若不見到「愛的便當」入隔離區就不肯離去,嚴重干擾例行工作。這是台灣最美的「人情味」,護理師未確診患者大開方便之門,卻嚴重將自身置於感染風險…當確診患者越來越多,這樣的「服務」需求越來越大,醫療量能撐過這波疫情高峰?

日期: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