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和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9年有2,668人罹患食道癌、110年有1,980人死於食道癌;其中9成以上罹癌患者為男性,男性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8歲,約有7成個案發生於50~70歲,男性更比女性多出3倍的罹病風險,為男性中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9位。因食道癌離世名人不在少數,如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2018年因食道癌逝世,享年54歲;另外如曾獲金馬影帝的中國演員涂們、本土資深藝人安迪也都是因食道癌離世。有醫師表示,「食道癌大多與飲食有關」,如吸菸、嚼檳榔、重度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及愛喝滾燙熱茶熱湯等習慣,都可能增加罹癌風險,而若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也容易引發食道病變。(原文刊載於2020/4/13,更新時間為2023/7/18)
日期:2023-07-18
夏季已至,不少民眾擔心腋下的「異味」影響伴侶觀感、職場社交或人際關係。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受訪指出,台灣10人中就有約4人飽受「多汗症」的困擾;「大汗腺」(頂漿腺)分泌出豐富蛋白質等物質,經由體表的細菌發酵分解,就會產生發散出味道的物質,也就是俗成的「狐臭」。
日期:2023-07-08
進入暑假後,全台天氣連續逼近38度高溫,已經讓人受不了!衛福部公布最新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數,7月1日到7月6日短短6天,已有160人次熱傷害就醫,是2019年來同期熱傷害人次新高。究竟熱到甚麼程度呢?中央氣象局上午7點發布高溫資訊,全台17縣市都在高溫橙色燈號範圍內,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會,提醒民眾外出必須小心熱傷害、中暑等狀況。
日期:2023-07-07
「采耳」除了清潔耳朵外,更能深度放鬆神經。它最初源自中國成都獨特的地方習俗,據說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數世紀前。過去稱作「掏耳人」會在成都街頭隨處可見,已成為了當地獨特傳統的一部分,其歷史據說可以追溯到數世紀前。現代生活步調忙碌、緊張的都市人們,「掏耳」的技術也演變為了「采耳」,內含更多服務技巧與搭配其他項的內容,整體可改善睡眠品質,針對現代人過大壓力、容易緊張焦慮等問題提供幫助。
日期:2023-06-30
新北市板橋私幼餵藥案延燒,市府日前將苯巴比妥檢測介於臨界值的4位幼童檢體,送往台北榮總質譜儀確認,6/20報告出爐為「未檢出」虛驚一場。高雄市、台南市教育局也訂定「託藥5步驟」,希望能讓照顧的院方以及家長都能安心。
日期:2023-06-21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
衛福部統計處今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受COVID-19疫情及人口老化影響,死亡人數較2021年增2萬4,266人,年增13.9%。而依死亡率排序,惡性腫瘤(癌症)已連續41年居冠,其次為心臟疾病,新冠肺炎則首度入榜,並由上一年度的19名躍升為第3名。
日期:2023-06-12
桃園市、新竹市相繼拋出補助大齡女性凍卵的政策,以色列政府則免費提供年輕健康女子4次凍卵機會。把孕育生命機會放在時光機裡,妳會想凍卵嗎?凍卵又是怎麼做?
日期:2023-05-24
近來確診COVID-19人數不斷上升,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證實第四波疫情正式到來,預計一路到6月底都還是會處於上升階段。而公衛專家、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也表示,用過去的大數據推估,「這陣子每天確診數在32500例左右」,第四波疫情大約在6月上旬到達高點後,就會往下降,與羅一鈞預估的時程相去不遠。
日期:2023-05-23
今周刊編按:保險業去年(2022)深受防疫險理賠所苦,整體已賠付超過2649億,財務狀況也跟著拉警報,據了解,保單全數在今年2月中到期的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董事會已通過第3度減資99.99%、132.99億元,減資後資本額僅剩3000元。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已積極規劃增資,3度減資正是為了第4度增資預作準備。此外,富邦金(2881)旗下富邦產險累虧也達到資本額一半,日前(4/7)公告決議辦理私募現金增資160億元;和泰產險也將「先減資、再增資」,擬現增45億元,為去年以來第3度增資。(原文刊載於2023/4/7,更新時間為2023/4/9)
日期:2023-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