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前美國總統川普周二(4/4)在紐約曼哈頓出庭後回到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向支持群眾談話時表示,自己犯下的唯一罪名就是「保衛國家」,並憤怒說道「我們國家可以下地獄了」(our country is going to hell)。他表示,「我唯一犯下的罪行,是捍衛我們的國家,不讓美國被那些試圖摧毀它的人給破壞」。
日期:2023-04-05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表示他正在為戰爭做準備。美國《外交》(Foreign Affairs)雜誌最新報導,表示習近平說他正在讓中國為戰爭做準備,而世界應該認真看待這件事。該篇長文由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與《華盛頓郵報》前駐北京記者潘文(John Pomfret)撰寫,他們從中國3月舉行的兩會上嗅到了有異於以往的跡象。
日期:2023-04-01
今周刊編按:蔡英文展開「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再依序訪問瓜地馬拉、貝里斯兩友邦,返程過境洛杉磯,蔡總統搭乘的華航專機已經抵達紐約,駐美代表蕭美琴及美國在台協會(AIT)新任主席羅森伯格登機迎接,羅森伯格向蔡英文表示,「再一次歡迎,很高興在這裡看到你。」據了解,在專機降落紐約之前,總統府公布蔡英文在紐約第1天的部分行程,包括下機後將前往位於紐約曼哈頓市中心的下榻飯店,與美方人員會晤,不過尚未公布會晤名單,晚上將參加「The Glasshouse」僑宴。這場晚宴,席開60桌,蔡英文一進場就獲得僑胞熱烈歡迎,還有人大喊「小英我愛妳」,紐澤西州長菲爾墨菲(Phil Murphy)、新任AIT主席羅森柏格也共同與會。蔡英文也以英語、台語、華語、客語向在場僑胞打招呼,蔡英文表示,這是疫情發生以來,她第1次出訪,這3年來台灣有很多進步跟改變,台美關係不斷深化,在交流、經貿、安全3面向都有重大進展,台灣一定會和美國與其他夥伴共同全力守護區域和平穩定。此外,台灣地位愈來愈重要,台灣防疫表現受到關注肯定,行有餘力也幫助許多國家「善的循環」。加上全球供應鏈重組,愈來愈多國家希望跟台灣合作,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設廠,不僅是台美經貿展現,也是台灣科技實力向世界延伸,「世界正走進台灣,台灣也正走向世界。」蔡英文最後強調,台灣站在世界民主陣線第一線,台灣人越團結,台灣就越安全;台灣越安全,世界就越安全,台灣會繼續與所有民主夥伴攜手合作、繼續堅定走在民主自由的道路上。
日期:2023-03-30
瑞士信貸被瑞銀收購,本應成為矽谷銀行倒閉以來,政府對銀行業的一次成功救援,不料卻引爆了另一場全球債市恐慌,市場在憂慮什麼?
日期:2023-03-22
自2022年8月3日被禁止輸往中國的白帶魚和竹筴魚,週三(3/15)終於解禁!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宣布,由於當地COVID-19疫情已降為「乙類乙管」,為促進兩岸貿易健康發展,「今起恢復台灣冰鮮白帶魚、凍竹筴魚輸入中國。」
日期:2023-03-15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今周刊編按:中共兩會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周五(3/10)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3次全體會議,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以全票2952張票,毫無懸念連任國家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成為中國首位3度當選的國家主席,正式開啟總書記、國家主席、軍委主席「三位一體」時代。政治局前常委兼副總理的韓正,出任國家副主席,政治局常委趙樂際也是全票當選新一屆全國人大委員長。大會進行投票時,習近平率先將選票逐一放入票箱,接著是6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領導和人大代表投票。今天的會議有7大議程,兩關鍵詞分別為機構改革、換屆選舉,會議表決通過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並表決通過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14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總監票人、監票人名單。(原文刊載於2022/11/11,更新時間為2023/3/10)
日期:2023-03-10
陸軍上校向德恩簽署投降同意書,並穿著中華民國陸軍軍服拿著降書照相向中國輸誠,宣誓「支持兩岸和平統一,效忠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旦兩岸發生戰爭,本人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盡自己能力為祖國效力,完成和平統一的光榮使命」。向德恩簽署降書可以得到每月領取4萬元酬勞,最近被依貪污罪判處7年半有期徒刑。
日期:2023-02-26
現任日銀(日本央行)總裁黑田東彥,任期將於4月8日結束,先前,關於黑田接班人的討論,已是沸沸揚揚,不少人看好現任副總裁雨宮正佳,可望主掌日銀;豈料,上周五(2/10),據日媒報導,最終出線人選,是現年71歲的經濟學家、日銀政策委員會前成員植田和男,大爆冷門。
日期:2023-02-13
中國偵查用高空氣球挑起美國敏感神經,美方2/4以飛彈擊落後,隨即展開殘骸回收行動並從中得取許多數據資料,總統拜登大讚軍方行動成功,卻也因此惹火中國,怒批美國發射飛彈「反應過度」。此舉也讓外界好奇,為何美國要「小題大作」的用飛彈射氣球?又為何明明有衛星,中國卻要使用「間諜氣球」?
日期:2023-02-06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