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今天太平洋高壓勢力仍強,加上西南風帶來暖空氣,各地區持續晴朗炎熱,中央氣象局發布警報,尤其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不僅有38度以上「極端高溫」的機率,高溫警示燈號也亮起了紅燈。不過這樣炙熱氣候,到了下週一水氣漸增,各地高溫有望略降。除了台北市,其他地區也有出現36度以上高溫的機率,想待在家避暑也要留意,如果沒有適時保持涼爽、補充水分,也可能會出現「室內中暑」的症狀。
日期:2023-07-08
編按:運動是保養身體的好方法,新聞上卻不乏登山猝死案例。其實登山途中猝死,經常推測是由缺血性心臟病引起的。許多案例甚至是不知道自己罹患疾病還前往登山,然後因心臟病而猝死,所以也請務必留意這種狀況。
日期:2023-07-07
進入暑假後,全台天氣連續逼近38度高溫,已經讓人受不了!衛福部公布最新熱傷害就診統計人次數,7月1日到7月6日短短6天,已有160人次熱傷害就醫,是2019年來同期熱傷害人次新高。究竟熱到甚麼程度呢?中央氣象局上午7點發布高溫資訊,全台17縣市都在高溫橙色燈號範圍內,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會,提醒民眾外出必須小心熱傷害、中暑等狀況。
日期:2023-07-07
台灣的醫療資源和健保體制享譽國際,也讓許多久居在台的外國人都稱讚不已,但到底在美國看醫生有多貴呢?婦產科名醫鄭丞傑分享,6月底去阿拉斯加旅遊,滑雪時意外摔倒,掛急診檢查發現肋骨斷了兩根,在急診室躺了6小時,期間做了抽血、驗尿和電腦斷層掃描幾項檢查,並和醫生交談6分鐘,最後竟收到台幣41.5萬的天價帳單,讓他感嘆「台灣人實在太幸福了」。
日期:2023-07-06
衰老是每個人都得面對的人生課題,當慢性病發生時,請與它好好相處,積極面對、配合醫師、按時服藥、定期追蹤,方能減少慢性病對身體的威脅,避免器官衰竭與失能之苦。
日期:2023-07-05
7月有諸多新制要上路,且多項攸關民眾荷包,包括打炒房措施上路、TPASS月票啟用、租金補貼擴大、健保部分負擔調漲等,《今周刊》整理一系列7月新制,帶讀者一次了解。
日期:2023-06-29
編按:大腸癌已連續15年蟬聯癌症發生人數之首,依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其中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5倍,每年有超過6000人死於大腸癌,位居我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3位。這些年屢見名人不敵大腸癌病逝,除了66歲作詞人李坤城,還有豬哥亮、賀一航、李國修等人,而去年離世的余苑綺得年僅39歲,身後遺下兩名年幼子女,更令人萬分不捨。大腸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病徵,且大部分的大腸癌患者沒有家族病史,卻與各種慢性疾病息息相關,有非常大比例是因為後天的生活習慣或飲食習慣所引起。由於近9成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且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為降低大腸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早期大腸癌易治癒且5年存活率達9成以上,但第4期大腸癌存活率則不到2成。由於早期大腸癌無症狀,但可透過定期篩檢提早發現,因此要「腸」治久安就要定期篩檢,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指出,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期篩檢,也可以多吃益生菌,有助於抑制大腸內有害細菌,減少致癌物的產生。除此之外,出現哪些症狀時要提高警覺、盡早就醫檢查呢?(原文刊載於2022/8/22,更新時間為2023/6/21)
日期:2023-06-28
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統計出爐,排名前10大癌別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中,前5名分別為「氣管、支氣管及肺癌」、「乳房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肝和肝內膽管癌」及「口腔癌」。檢視2022年全民健保惡性腫瘤醫療支出「排名前十大癌別之醫療費用支出統計表」,惡性腫瘤醫療支出費用高達1334億元,5年平均成長率6.3%。至於10大癌症之首的「氣管、支氣管及肺癌」,藥費每點為1元計算,換算成新台幣,2022年醫療費用高達224億元、較2021年的228億元減少1.7%。每人平均支出藥費133,298元,較2021年的156,061元減少14.5%;而每人平均醫療費用257,094元,亦較2021年282,515元減少8.9%。肺癌醫藥費較去年減少,顯示肺癌篩檢防治已見成效。而10大癌症治療費最貴的,則是第8名的白血病,每人平均藥費276,165元、每人平均醫療費用431,420元,仍相當驚人。癌症醫療費用及就醫病人數均呈成長趨勢,不僅影響病患及家庭生活品質,亦減少工作年數,造成經濟損失及龐大醫療費用支出,故有效防治癌症乃重要之醫療照護議題。(原文刊載於2023/6/20,更新時間為2023/9/25)
日期: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