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是COVID-19新型變種病毒於非洲南部首次被發現,歐洲各國開始出現零星確診者,引起全球的關注,不少國家因此關閉邊境。不過,中國專家卻研判,Omicron變種病毒「難成氣候」,在歐洲、美洲等其他洲蔓延的可能性不大。
日期:2021-11-28
據《每日郵報》25日報導,隨著波札納發現新冠肺炎新變種病毒「B.1.1.529」後,南非也發現該款病毒並迅速擴散。目前南非大部分省份已淪陷,由於其具有高度傳染力,且比Delta變種病毒更容易在已施打疫苗的人身上出現突破性感染,預計很快地便會成為主流毒株。然而,像愛滋病患者等免疫受損的族群,卻可能帶原該病毒卻不自知,導致防疫工作複雜化。
日期:2021-11-26
2021諾貝爾生醫獎今年由朱里雅斯(David Julius)及帕塔博蒂安(Ardem Patapoutian)2名美國學者共享,他們研究溫度及痛覺感受器有成。諾貝爾委員會指出,人類能感知冷、熱等觸覺對生存至關重要,這是人類與周遭世界互動的基礎,人們多視這些感覺為理所當然,但是這些感覺究竟是如何啟動的,讓人類可以感覺到溫度,2名獲獎科學已經解決問題。
日期:2021-10-04
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創下1.3兆元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後,休養生息4年,再次登上的榮景。
日期:2021-07-28
今年6月,台灣生技產業創下1.3兆元總市值紀錄,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長22.87%,更是10年前生技總市值的5倍以上,也是台灣生技股繼2016年的投資狂潮後,休養生息4年,再次登上的榮景。
日期:2021-07-28
去年由新冠疫情點火、合一加油而衝高的生技投資潮,至今年仍尚未停歇,台灣生技整體市值繼續向上攀升,這一次,與過往只有一時燦爛的盛況有何不同投資人如何從近10年的發展及教訓,挖掘出具有成長潛力的生技公司?
日期:2021-07-28
2021.8.16編按:聯亞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未通過,食藥署指出,聯亞疫苗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該疫苗安全性可接受,具細胞免疫反應趨勢,惟中和抗體數據與國人接種AZ疫苗外部對照組的中和抗體數據相比,未能達到食藥署所訂定的2項國產疫苗EUA療效評估基準。與會22位專家,除了主席不參與投票外,21人投票結果為4人補件再議,17人不同意通過,建議不予核准專案製造。此外,聯亞公司已規劃於印度展開第三期臨床試驗。究竟聯亞集團背後真正的面貌為何...?核心的靈魂人物王長怡,她又是誰?以下為今周1280期封面故事獨家揭密:
日期:2021-06-30
醫界現階段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實證醫學 EBM(Evidence Based Medicine),各項疾病的治療幾乎都有指引 Guideline,那如果人人謹遵指引行事,指引應該萬年不變,為什麼指引會被修改?原因很簡單,有時候真的沒有指引、有些情況下無法適用平時的指引、有人不相信眼前的指引......在驗證後找到新的證據,進而修改了指引。我當實習醫師時,心衰竭指引明確寫著「乙型阻斷劑對心衰竭的病人有害,是禁忌!」沒幾年我變成總醫師時,心衰竭指引告訴我:除非特殊狀況,乙型阻斷劑「必須」使用在心衰竭的病人,不然你會被告。一樣遵循指引,實習醫師階段的我是不是害了病人?
日期:2021-06-24
台灣對武漢肺炎病毒的防疫,一年多來可以說是極為成功,成為全球稱羨的模範生。但近日確認個案突然爆增。台灣從2020年1月21日發現第一個武漢肺炎病例,1月28日發現第一個本土病例(家戶傳染)後,在2月16日出現了首例社區感染個案,造成很大的恐慌。還好政府很快就成立了疫情指揮中心,展開快速專業作防疫。以本土病例來看,400多天來,到2021年5月10日為止,全台灣只有99名本土個案,可以說守護得很好。但這幾天從2021年5月15-18日,短短4天就增加了近1000例本土感染個案,發生率相差1000倍,為什麼一個防疫模範生會突然疫情大爆發?
日期: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