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意識型態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意識型態共有46項結果
國際總經

紐約時報》為何台灣能製造最先進晶片,中國辦不到?「世界是平的」作者親訪竹科,挖出台積電成功秘密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3-04-21

國際總經

江澤民病逝,享耆壽96歲!在混亂中崛起,帶領中國走出封閉孤立,提拔習近平上位,晚年卻被警告「人走茶涼」

<編按>《今周刊》為您精選《紐約時報》最具價值的全球時事,人文、財經、科技、進步的新聞報導,給您最快速、最前瞻的國際視野。

日期:2022-11-30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中共20大》習近平讓中國猶如嗑了迷幻藥…大家以為他沒接班人?但人事安排已透露線索

「現在的中國,有點像文革前夕的感覺。我打個比喻,大家像吃了迷幻藥,在習近平面前高興地跳舞,追隨一個領袖,一起去進行一場偉大的鬥爭、突破。」在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20大)、一中全會落幕、7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後,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員蔡文軒,如此描述20大給他的感受。

日期:2022-10-25

中共20大 特別報導

一張圖盤點「中共20大新人事」,習家軍完勝:連胡錦濤留下的前「儲君」都被打入冷宮,令人唏噓!

中共政治局、中央軍委等新成員名單今天塵埃落定,破例三連任總書記的習近平取得空前勝利,且硬將前總書記胡錦濤指定的接班人胡春華排除出政治局,更看不出另選接班人的跡象。

日期:2022-10-24

政治社會

龐培歐專訪》台灣人談半導體「矽盾」 為何習近平恐另有所圖? 「想確保自由的生活方式,台灣可著力這三大主軸」

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chael Pompeo)今(27)日應邀參加在高雄舉行的第一屆全球台商經貿論壇,他在會場外接受《今周刊》及《自由時報》聯合專訪時表示,北京對台灣的圖謀不只是半導體或製造業等商業利益,而是層次更深的意識形態鬥爭,而且北京不只著眼台灣,甚至是擴及全世界,「我們不能坐視這種情況發生」。龐培歐認為,台灣如果想要確保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要三管齊下,包括向世界表明會捍衛自己的自由、強化嚇阻力量,並與世界各國建立經濟上及安全上的聯盟關係。他也提到,這次訪台之所以先來台北以外的城市,就是希望與國內企業界及台商多交流,因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權力工具就是經濟力量」,他認為不能讓中共以經濟手段繼續分化民主國家,「我們應該團結起來,不讓中國共產黨有機會利用其經濟工具」。

日期:2022-09-27

房地產

台海危機升級、中共連環恫嚇,房市將像1996年一樣?專家:短線不驚、三情境模擬未來

從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經過兩天一夜的旋風式訪台後,中國「氣到跳腳」,宣布在台周圍6海域啟動大規模的實彈軍事演習,一連串恫嚇動作不斷,也讓人回想起1996年台海危機,甚至有學者專家直言,此次危機恐怕還超越當年。

日期:2022-08-04

國際總經

美國左右兩派的對立難題

「美國夢」已大不如前,從槍枝管理爭議不休、推翻墮胎權、仇富讓矽谷人離開加州來看,代表共和黨的右派與代表民主黨的左派,兩者的意識型態對立,愈演愈烈。

日期:2022-06-29

政治社會

「親中賣台」標籤能洗成「愛台親美」嗎?朱立倫美國行的新論述,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結束訪美返台,他在美國期間拜訪多位政界人士與智庫學者,並發表演說。綜觀朱立倫美國行的重點在強調,「國民黨是親美政黨」、「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種種說法無非想撕下長久以來被貼在身上的「親中賣台」標籤,重塑國民黨為「愛台親美」形象,也就是說不僅要與民進黨比賽誰較親美,更要跟民進黨競爭誰更愛台灣。

日期:2022-06-13

公投專區

公投4案「不同意完封」!學者:國民黨荒謬到爆,但這並不是民進黨的勝利

經歷短時間內的各種高強度資訊衝擊(這次公投案有三案涉及高度專業的科學討論),現在總算可以喘口氣。​ 雖說本文是公投短評,但李靚蕾女士的文章帶來的討論,絕對值得排在最重要的事,她所寫的這些關於家庭、女性角色、家務分工等議題,實在太值得整個社會一起繼續關注。希望這樣子的家庭悲劇、對女性的剝削與打壓,可以愈來愈少。​ 其實我只是想要轉傳網路笑話​,公投過了、海水退了,就可以知道誰沒穿褲子。​不是兩大黨,而是力宏。​

日期:2021-12-19

國際總經

德國大選變天、德軍艦也來東亞! 為何北京緊張了? 台灣與歐洲最大國家會更麻吉? 他說「方向如此,但不是馬上變」

德國昨(26)日國會大選的結果出爐,連任三屆總理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黨,得票率以些微之差輸給政治立場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但雙方都沒有超過30%,意味下屆德國政府又將是個跨黨派聯合政府。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政策親中的基民黨下台,德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可能有不小變化,因為這次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綠黨,以及第四位的自由民主黨,對中國立場均偏強硬,且可能扮演關鍵小黨的角色,黨魁甚至可望在新政府出任外交部長。鑒於近年來德國國內對中國態度開始轉變,歐盟又在中國與立陶宛的外交爭端中支持立國,這都可能促使德國新政府對台灣政策更友善,惟德國政界人士提醒,「這會是持續漸進的改變」,而非一夜之間大變。

日期:2021-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