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問,我為什麼可以寫出「救不了病人,要救家屬」這樣的文章?我說,這大部分來自於我從小的生活環境與體驗。還有人問,要讓醫師學會「同理」,有什麼辦法?可能要有人用「生命」去教~無論是自己的親人、病人、還是老師~
日期:2020-01-26
除夕夜、團圓夜,在除舊布新、迎新年之時,農曆舊年的最後一天,全家團圓圍爐吃飯,是家家戶戶春節的重要習俗。金鼠年《今周刊》邀請三位廚藝精湛的企業家、主廚、總鋪師,分享與家人共度除夕夜的年夜飯菜色。從家常菜、異國料理到手路菜,風格、態勢截然不同的三桌菜,遊走餐桌嘗美味,都藏有替心愛的人下廚,與家人團聚分享的暖暖心意。
日期:2020-01-21
台灣有山有海、有美食與人情味,吸引不少外國遊客或學生來台拜訪、念書,有些人更因此愛上台灣,在台灣生活、定居,甚至上山下海走遍台灣每個角落,並拍攝影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美好,變得比台灣人更像台灣人!以下為大家介紹4位你不可不知的「愛台灣外籍YouTuber」。
日期:2020-01-17
雖然在那段缺乏安全感的日子裡,我總是覺得自己太胖,卻又有太多不足之處,但在別人的眼中,我其實是如此地身心協調,如此活躍於這個世界。這是多麼棒的禮物啊:可以活動、可以感受、可以活著。
日期:2020-01-15
身為一個自圓其說界的高手,我要說,是因為走出了極度掙扎的四十歲卡關期,給五十歲的一封信在這時候,就會變得格外有意義。
日期:2020-01-09
有個旅人問我有沒有買房的想法,我完全沒有考慮就告訴他「沒有」。他回答「四海為家嗎?」我直接回答「我住家。」
日期:2020-01-08
二戰期間,英國為破解德軍密碼,由艾倫.圖靈在一九四二年設計解碼機,圖靈的設計構想,來自百年前「數字魔女」愛達與「數學鬼才」巴貝奇的「分析機」研究,讓他成為「電腦科學之父」。
日期:2020-01-08
2019年十二月,導演吳念真簽下了預立醫療決定書。年逾六十的他,一九年生了一場大病。他說,這份決定書會決定他人生最後的樣貌,也代表他對人生的態度。《今周刊》專訪吳念真,分享他簽署決定書的心路歷程,及對生命價值的解讀。人生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得漂亮、走得尊嚴,以下是他第一人稱自述。
日期:2020-01-08
自從媽媽過世後,我對死亡就產生了高度的好奇,在門外的我,很想找個窗戶探頭進去問:媽,妳在那邊一切還好嗎?
日期:2020-01-06
總有人問為什麼要離開,往往都有言不由衷的理由。三十歲那一年離開,是因為工作跟感情都遇到巨大的瓶頸,不再執著工作的回報,能不能踏入婚姻,戀愛非要有什麼條件,我跟自己說「趁年輕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日期: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