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頻率來選擇人際關係是相當自然的事。如果感覺格格不入,卻就利益得失的考量來選擇人際關係,到頭來交情都不長久。適不適合自己的頻率,有時候藉由進入該團體中就可以知道。試著置身在不同的社群裡,你將能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日期:2020-02-04
把一個最簡單的問題拋向我們的內心深處,「你做這件事是興致勃勃,還是興致缺缺?」養成習慣去感覺,並順著你的感覺。多做些你內心深處回應「YES」,感到躍躍欲試的事,同時對那些你不感興趣的事放手。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和習慣的養成都會愈來愈順。
日期:2020-02-04
前陣子寫了篇文章用5W1H闡述『職志』,有些朋友表示淺顯易懂,但也有些人說雖然解釋得很清楚,要做還是有難度。這其實在我預期之中,因為從近年觀察和與人溝通中,我發現對職志的認知是一件事,接受並執行是另一件,阻礙人們全盤buy-in的因素主要有三個。
日期:2020-01-31
無論人生的際遇如何,你要相信,你想得到什麼,總得拿出點代價來當作交換。畢竟,那個更好、更美、內心更有力量的自己,從來不是平白無故出現的。
日期:2020-01-31
Kobe Bryant給世⼈的印象,對於籃球,它貢獻了所有,背號24,表⽰⼀天24⼩時都要貢獻給籃球,他20年的職業⽣涯裡,每天都會在凌晨4點起床練球,等到8點的表定練習時間,在與隊友⼀起練球到中午,甚至下午還會在⾃⼰加練,回到家也會瘋狂觀看錄影帶 ,比賽的中場時間也會觀看上半場影片,是⼀個說到不只做到,⾄今沒有⼀位NBA球員有他瘋狂。
日期:2020-01-30
「你要為自己而活!」「你要勇敢做自己!」這幾年「做自己」大受歡迎,言談間碰到這關鍵字就嗨得不得了。尤其中年之後,都說自己過去為了孩子和家庭打拼,終於,也應該做自己。但是,因為「做自己」的定義模糊而廣泛,每個人有自己所以為的意思,有時候它和「自私」、「自我」、「自由」被搞混在一起,成為失控的做自己現象。
日期:2020-01-28
本書作者PG(Pig,小豬撲滿)警察大學畢業,在試過股票、基金等各種投資工具後發現,只有ETF,最適合他這種工作時間長、收入又很固定的人。寫作本書時他畢業第5年,透過投資ETF,在24歲存到第一個100萬,25歲存到200萬,27歲達到300萬,29歲時存超過400萬。
日期:2020-01-13
了解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能提升理財敏銳度,察覺出成本問題,就是財務改造的第一步。從預算下手,刪減不在乎的開支,養成理財智慧,讓你花錢能更富足快樂。
日期:2020-01-08
明天不去做, 一年後就能辦到的想法, 簡直是癡人說夢。明天不去做,代表一生都做不到。如果明天都做不到的話,那就索性放棄吧!
日期:2020-01-03
最該率先空下的,應該是自己的時間才是。我想任何人都不能沒有讓自己放鬆、成長、專屬個人的時間。
日期: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