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瞿友寧編導、改編自漫畫角色《我是馬克》的喜劇《他馬克老闆》,即將於九月躍上大銀幕。《我是馬克》連載邁入第十五年,幾格簡單的漫畫道盡社畜生活的辛酸、逗人發笑;不斷嘗試各種風格電影的導演瞿友寧在過去幾年拍攝幾部「喜劇」擦邊球後,這次終於決定正式以《他馬克老闆》挑戰喜劇。
日期:2023-09-14
收到一封信是什麼感覺?不是帳單、廣告或通知之類的制式信,而可能是情書、家書,或是一個遠方朋友寄予的問候。對林育聖來說,與遠方的人成為信友,更是一種老派的浪漫。本書集52封讓人深深共鳴的信件主題,全新改寫。有時是鼓勵,有時是提醒,有時出出點子,有時僅僅是個剛好的陪伴。在倦怠灰心的時候,不妨翻開新的一頁,讓你的每一天,都能擁有多一個點亮自己的金句,多一點對於人生的期待。
日期:2023-05-05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今年稍早與他認為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人,以視訊方式談了全球經濟議題。然而,對方並不是澤倫斯基,鮑爾似乎被惡作劇了。
日期:2023-04-28
日本知名連鎖壽司「壽司郎」遭17歲少年惡搞,舔醬油罐、口水沾輸送帶上的壽司等行為,造成店家商譽與股價重挫,公司市值更暴跌168億日幣(約新台幣38.7億元),至今事件仍餘波盪漾。後續這名少年的身分、就讀高中也被肉搜。最新消息指出,少年的鄰居向日本媒體宣稱,少年為了不給學校添麻煩,已自願退學。壽司郎的母公司、日本飲食集團FOOD & LIFE Companies近期也公布2022年的業績,季內純利率大跌80.2%,至6.71億日圓(約新台幣1.5億);而香港地區分店收入達到52.22億日圓(約新台幣11.9億元)。日本壽司郎週五(2/10)發出最新聲明,決定對惡搞的高中生提告求償,更提到自此事件後,公司仍持續收到類似惡作劇影片,因此表示「若往後有類似行為也將採取法律行動」,並說希望網友停止肉搜當事人相關身份,將一切交由法律制裁。(原文刊載於2023/02/09,更新時間為2023/02/10)
日期:2023-02-10
日本連鎖壽司「壽司郎」遭到1名高中生惡搞,舔醬油瓶、以口水抹壽司的影片在網路瘋傳,造成店家商譽與股價重挫。對此,日本網友也發起「拯救壽司郎」活動,幫忙宣傳並消費,該舉動也讓日本壽司郎社長新居耕平透過官方推表示,「簡直要感動落淚了」。至於闖禍的高中生,有日媒訪問到當事人的父親,對方強調兒子正深刻反省,在受訪過程中,這位父親不時眼角泛淚,最後鞠躬表示道歉。律師呂秋遠也在臉書發文分享對此事的看法,他表示,許多事情,並不是道歉就能解決的,一件自己覺得好笑的、微不足道的行為,在網路的推波助瀾下,也或許就可以毀掉一個上市公司。若這起事件發生在台灣,可能會有不同發展,他並列出可能的劇本。
日期:2023-02-06
2023/02/02更新:這起高中生惡搞壽司郎還拍攝影片的事件,害得壽司郎股價暴跌,一夕蒸發掉160億日圓(約新台幣36.7億元),造成公司損失慘重,氣到向該名高中生採取刑事與民事途徑究責。根據日本《報知新聞》(スポーツ報知)報導,這起荒唐事件鬧大後,當事少年的爸媽急忙帶他到壽司郎道歉,但壽司郎卻拒絕接受,認為少年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公司和顧客之間的信任關係,決定「以最嚴格的態度」向法院提出告訴,追究少年的民事與刑事責任,並賠償損失。對此,前東京地檢特搜部副部長、現任律師若狭勝指出,就刑事角度來看,少年的行為恐觸犯了「威力業務妨害罪」(即以武力強行妨礙業務),一旦判定有罪,很可能被處以3年以下的徒刑,或50萬日圓(約11萬元新台幣)以下的罰款。若狭勝補充,就民事角度來看,店家可向該少年索取賠償,如他這樣在餐飲店的惡搞行為,店家可依據商品替換費用、清潔費用等來決定賠償金額,「如果店家能證明該影片對生意造成影響,除了上述費用之外,少年可能還要賠償店家的收益損害。」
日期:2023-02-03
日本知名迴轉壽司專賣店「壽司郎」(スシロー)日前因1名高中生狂舔公用醬油罐、以手指沾口水摸轉盤上的壽司,誇張行為造成母公司「FOOD & LIFE Companies」市值蒸發36億台幣。這波「奧客恐攻」歪風近期似乎「襲捲」日本餐飲業,除了壽司郎以外,另外兩間人氣連鎖迴轉壽司店「藏壽司」(くら寿司)和HAMA壽司(はま寿司)也都傳出遭到惡搞的事件,只見影片上屁孩少年不僅故意將芥末灑在轉盤的壽司上,還將餐點夾回轉盤上,惡劣行為讓人氣憤。
日期:2023-02-03
我從第一天擔任校長以來,便以「我的教育原頁」取代「我的教育願景」,目的在提醒自己:無論何時何地,總不要忘了教育的初衷。每個學生雖然只是學校的0.1%,但他們都是家裡的100%。
日期:2022-09-07
「阿妹」張惠妹時隔7年再度登上台北小巨蛋開演唱會,卻有網友在PTT發文詢問「有朋友的朋友快篩陽性,但是想先看完演唱會再去醫院,如果這個人真的確診,那接下來的演唱會還會舉辦嗎?」
日期:2022-04-03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提出寶貴見解,我們該如何面對「後真相」社會:媒體人及閱聽人的應有認知。
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