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有女同事來申訴被主管性騷擾,主管跟她說話時都色瞇瞇地盯著她的胸部,遞送文件時也會有意無意地碰到手部,但我請同仁去問了被申訴的主管,他說根本沒有這件事情,是主管把申訴人的考績打得比較差,申訴人心生不滿的報復行為,雙方各有說詞,公司又不是司法機關,無從認定誰說的才是事實,於是跟申訴人說是不是有誤會,後來她憤而離職,沒多久就對主管提出告訴,我想說那就靜待司法調查,沒想到申訴人又去勞動局檢舉本公司未盡職場性騷擾防治責任,我們公司被認定違法,被裁罰10萬元,然後公司名稱及董事長姓名還被公告在勞動局官網,老闆氣炸了,我該怎麼辦?」一家歷史悠久的傳產集團人資長氣急敗壞地在電話中跟我抱怨。
日期:2023-06-15
從政壇爆發的台版「#MeToo」浪潮,在短短兩周時間,全面延燒至各個領域。受害者血淚斑斑的控訴,反映現行性騷防治法規的漏洞,這場運動能否促成改變契機?
日期:2023-06-14
「性騷擾事件連環報,請問我們公司必須做好哪些事情,才不會被追究法律責任?」一位上市公司人資長看了最近的新聞,略顯緊張地私訊我。發生在職場上的性騷擾事件,受害者除了向加害人依性騷擾防治法追究個人責任外,受害者的雇主還必須依據性別工作平等法負起雇主責任。
日期:2023-06-06
職場性騷擾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據勞動部調查,2022年約有20萬人在職場受到性騷擾,其中約14萬人為女性、6萬人為男性,但分別只有3萬及9500人提出申訴;而未提出申訴的主因皆為「當開玩笑,不予理會」。律師陳孟秀在臉書分享過去承接案件經驗,發現遇到性騷擾事件的當事人都有個共通點是「自責」;她也呼籲若遇到性騷擾,可以採取3種措施自保。
日期:2023-06-04
在低薪、過勞、高房價的時代,生小孩變成台灣青年巨大的奢侈品。民團倡議的「彈性育嬰假」政府沒有動作,但有些企業已經率先提供。
日期:2023-03-29
最近引起熱烈討論的AI人工智慧發展,由於Chat GPT光速進化,以流暢、精準快速的文本式問答令使用者驚艷,並且通過全球數億用戶的測試和使用,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場合。隨之而來的話題是:哪些工作會因為AI快速發展而失業?AI會搶走哪些人的工作?這也是許多人開始思考的問題。
日期:2023-03-23
今年農曆春節連續假期長達10日,在返鄉團圓及出遊之餘,若有時間的話,建議人資夥伴可以好好思考下述五大問題,為年後開工做最完整的準備。
日期:2023-01-18
相信大家在求職過程中,多少都碰過面試這個關卡,在面試結束的尾聲,通常主管或人資都會說「有什麼問題都可以提問」,這時候該怎麼回答呢?真的「什麼都可以問」嗎?
日期:2022-10-06
「我到內湖某科技公司面試,主管除了問身高體重外,還問我星座血型、家中排行、結婚計畫等,這些與工作能力無關的私人問題,我可以拒絕回答嗎?若我因此惹惱面試官,未能被錄取,該怎樣主張自己的權益?」一位求職者問我這個問題。
日期:2022-10-05
「我們公司員工跟公司申訴說她被同一棟大樓其他公司員工跟蹤騷擾,請問我們公司要怎麼因應?有什麼法律責任?」一位外商公司人資長問我上述問題。
日期:202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