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中發跡的美容SPA店佐登妮絲,上市後隨即登上百元俱樂部,創辦人陳正雄身邊最重要的幫手,便是大女兒陳佳琦。將父親的指令做到一百二十分,就是她的必勝精神。
日期:2016-01-07
一年前,名嘴陳立宏還在電視上針砭時事,堅持著自己的立場。然而2015年1月,他因腦癌開刀,眼見死亡的恐懼步步迫近,單純的新聞人生,竟蒙上了一層如噩夢般的色彩。手術成功,害怕卻揮之不去,或許只有繼續保有對新聞的熱情,陳立宏才能挺起胸膛走下去。
日期:2015-12-31
從泰國、越南、緬甸到馬來西亞,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選擇勇敢闖蕩東協,出社會不久,就獲得年薪百萬的機會,站在比同輩視角更寬廣的位置。但這對他們而言,並不是成功,而是挑戰的開始。
日期:2015-12-24
越南胡志明市的街頭,飄揚著東協10國旗幟,東協共同體今年年底成立,6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市場之所在、工作之所在,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創業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是職場新選項。
日期:2015-12-24
MOOCs線上課程的新學習革命,改變未來一流人才的定義。台大MOOCs計畫執行長葉丙成向家長喊話,不要再一味灌輸孩子知識,而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力,誰能最快學到浪潮上的技術與趨勢,就是未來全球搶著要的一流人才。
日期:2015-12-24
一條湄公河,連結了東南亞多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如今,它已不再是外配、外勞的來源地,也不僅是台灣年輕人下南洋端盤子的等號。一群來自台大、政大、清大等知名學府的七年級生,紛紛離開台灣的舒適圈,選擇在這裡上班!《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深入東南亞四大城市,追蹤這些年輕人的海外奮鬥經歷。他們,領年薪百萬、跨文化經驗、累積資歷、尋找賺錢機會……。出走的理由很多種,但最大的共通性是,離家3000公里,已成為台灣年輕人的職場新選項。
日期:2015-12-24
很長一段時間,擁有大學文憑,就等於擁有競爭力;然而,在不知不覺中,台灣的高等教育,因為政府的浮濫開放,逐漸失去人才分流功能。供過於求的大學院校,更因人口結構變化,面臨生存危機。少子化與招生懸崖,只是台灣高等教育長期弱化的引信,更非只是後段班大學退場轉型,就能徹底解決。
日期:2015-12-10
從附中到政大,蘇打綠6位團員擁有超過17年的情誼,他們共同創作音樂,也分享生命中的悲歡片刻。外界定位他們是文青教主,他們卻說自己喜歡在邊緣之外。這次他們不畏唱片低迷,花了6年完成了「韋瓦第計畫」,只為了還原他們心中,「音樂單純的樣貌」。
日期:2015-12-10
在少子化浪潮下,台灣過剩的大專校院何去何從?轉型或退場要如何規畫?更重要的是,台灣的高等教育,要如何提高競爭力?教育部長吳思華接受《今周刊》專訪,提出他的政策主張。
日期:2015-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