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立於二○一一年的組織,目前約有五十位成員,他們習慣以英文諧音自稱「推客」(TWYCCer),意思是「對氣候變遷、環境議題有熱情,且希望成為氣候行動推手的青年。」
日期:2014-03-20
正值三十而立的青壯時期,陳澤胤帶著家人落腳彰化縣芳苑鄉,關懷弱勢孩童、獨居長者、研發地方產業新契機,為人口外流的偏鄉,注入許久不見的熱情與希望。
日期:2014-03-20
致力於保留原鄉文化的廖鎮洲,沿著古道尋訪獵人的傳統智慧,如今,他常駐烏來的泰雅部落,透過生態池解救生態危機,協助原住民產銷有機蔬菜,也開創烏來綠色經濟的轉機。
日期:2014-03-20
他管遍社區裡的一花一草,熱心維護消失中的歷史,儘管沒有傲人學經歷,唯一相關、也是最理直氣壯的背景,就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他選擇捲起袖子做到底。
日期:2014-03-20
創業時僅二十六歲的陳聖凱,憑著燃燒自己的熱血意志力,畢業就創業,一路跌跌撞撞,把「助人」與「營利」結合成一門好生意,替台灣社會企業,鋪出一條成功之路。
日期:2014-03-20
二十萬人,相當於全國一%的居民,去年三月同步走上街頭;歷經多年悲情的反核運動,終於看見一絲曙光。但激情過後的殘酷現實是,台灣與非核家園之間,距離還是一樣遙遠。
日期:2014-03-06
站上第一線的慈濟志工,也許來自不同國度、各自負責殊異的救災任務,卻總能在最短時間內,同理感受災民的喜樂哀愁,相互激盪出堅定的正面能量。
日期:2014-02-13
2013年11月,海燕颱風重襲菲律賓後,這裡曾經一無所有,連活著都像是一種奢求;來自台灣與世界各地的藍衣志工,卻像是黑暗深處的一盞燭光,引領傾圮殘破的城市邁向重生。《今周刊》採訪團隊今年1月16日至21日實地走訪受創最深的菲律賓獨魯萬(Tacloban),透過當地居民視角,見證淚水與希望交織的重建之路。
日期:2014-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