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心血管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心血管共有1004項結果
健康

牛津研究:BNT疫苗效力「下降速度」比AZ快! 這2種疫苗差異在哪?

到底新冠疫苗的效力可以維持多久,一直是許多專家關注的議題之一,如今牛津大學研究團隊最新一篇研究發現,當完整接種兩劑疫苗以後,BNT 保護力雖略高於 AZ 疫苗,但下降的速度比 AZ 疫苗還要快!

日期:2021-09-12

健康

天氣再熱也要喝溫熱水,對身體比較好?台大醫師告訴你:為何在台灣可能「喝冷水」比較好

很多人非常擔心喝冰水會使心臟縮緊而可能致命,對心臟不好;認為喝溫熱水會使心臟放鬆可以保護心臟,對心臟是好的,這樣的看法與人體的生理運作相違背。其實,在不對的環境或者不同的身體狀況之下,冷熱會引發不同效應,喝溫熱水產生外熱內熱或外冷內熱對心臟最不利。

日期:2021-09-10

健康

煮水、早上喝水都有正確步驟!譚敦慈:這樣「喝水」加速肝腎排毒...2種水別喝

很多人不知道到底喝多少水才正確?怎麼喝才對健康最有利?以下飲水的守則,提供大家參考。

日期:2021-09-10

政治社會

猝死案例頻傳,釐清關聯前該暫停施打高端疫苗?前衛生署長涂醒哲:致死率更高的AZ及Moderna該怎麼辦?

高明見教授在ETtoday發表「台灣缺乏疫苗接種後安全監測機制」長文,對台灣的疫苗政策有不少指正。高明見教授是我在台大醫學院神經外科學的老師,但「吾愛吾師,更愛真理」,看到高教授的一些論見可能會誤導國人,造成台大醫學院及高教授個人清譽受損,不能不從公共衛生學的角度加以釐清。

日期:2021-08-31

焦點新聞

BBC女主播打AZ三周後「腦靜脈血栓」離世 重症醫:出現7症狀就要注意

編按:第七輪接種AZ疫苗,預約時間自今天8/29上午10時至8月31日中午12時。第七輪預約將提供於7月19日前已意願登記選擇AZ疫苗,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29歲(含)以上對象,即1992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及滿18歲以上(即2003年9月3日(含)前出生)第九類對象進行接種。預計施打期間預計自9月3日至9月10日止,並視疫苗供應期程調整接種場次,籲請民眾屆時準時前往接種。對於接種AZ血栓的疑慮,部分民眾還是不放心,ICU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英國44歲女主播打完第一劑AZ三周後腦出血死亡,死因是打疫苗引起免疫血栓性血小板低下症,導致腦靜脈血栓,但打疫苗是利大於弊,陳志金提醒,在接種完AZ疫苗4至28天若出現這7種症狀,盡快就醫。

日期:2021-08-29

全台防疫報導

195萬劑BNT疫苗下周到貨,12-18歲可施打!7種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一次搞懂

編按:由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慈濟購捐的1500萬劑BNT疫苗,首批8月底9月初、也就是下周就要到貨,外傳這批疫苗量高達195萬劑,將優先供給12-18歲青少年學生族群。對此,指揮中心在27日宣布,BNT疫苗將自8月28日下午2點起開放非學生族群意願登記,呼籲有需求的民眾上疫苗平台登記。輝瑞的BNT疫苗是由美國、德國研發,為mRNA疫苗,完成2劑疫苗接種7天後,保護力可達 95%,至於常見副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有哪些?接種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來看專家怎麼說。

日期:2021-08-26

健康

小酌也不行?最新研究:只要飲酒就會危害健康 中醫傳授養生三穴位 輕鬆解酒又護肝

醫字從酉,酉就是酒,古代中醫雖會以酒當藥引,但對於酒精造成身體的危害,也有一套獨特看法。幾杯黃湯下肚後,除了能以藥方調理外,按壓身體穴位、日常勤做健身操也有助於緩解宿醉症狀。

日期:2021-08-18

科技

2021 年台灣生技 100 大

合一糖尿病新藥今年拿到藥證,異位性皮膚炎新藥取得授權金,仍坐穩台灣生技股市值冠軍。高端疫苗以新冠肺炎疫苗通過EUA,竄榜上第二名,生技股王則由逆勢成長的晶碩奪下。去年火燙的檢測防疫股退燒,反倒是獲利穩健的產業,如保健食品、醫材、健身器材再度抬頭。

日期:2021-07-28

全台防疫報導

台灣混打尚未開放!將錯過最佳時間? 陳時中:第二劑高峰期還沒到

今(27)日疫情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混打?對此,指揮中心回應,目前需要打第二劑的民眾需求,還未達到高峰,等後續廠牌到貨時程確定,會依照廠牌的供應量,做出妥善的安排。

日期:2021-07-27

焦點新聞

「2成重症放棄急救」 675例死亡最新分析! 張上淳嘆「高致死率3大原因」:其實救得回來...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新冠(COVID-19)疫情在台肆虐,至今已累計突破1萬3千多例本土病例;其中,自5月11日至7月4日,已有675人因重症死亡。針對這一波本土死亡個案,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進行分析,發現「9成有潛在疾病」,加上許多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讓國內新冠疫情死亡率有偏高的現象。

日期: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