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長期照顧,一般都會想到老年人,可是有些民眾,比如出生時就帶有先天性疾病的人,其實從更年輕的時候就需要長期照顧,而他們的長照需求恐怕比老年人更大,需要長照時間也更久。
日期:2018-07-30
如果孩子不能即早學會在社會上生存,能養得起自己,必須要付出相對的勞力和心力去獲得,孩子不會認為養成專業能力、培養理財觀是重要的,自然也就會把父母當提款機。一旦習慣養成,父母就離下流老人不遠了。
日期:2018-07-20
這幾年或許是因為智慧手機以及社群軟體的普遍化,律師娘多次被許多苦惱的母親詢問,自己的女兒網路交友的問題,最驚人的是,以為乖巧單純的女兒,居然會私訊一些親密照給網友。原本吾家有女初長成的喜悅,頓時被驚慌失措所取代。我自己的女兒雖然才四個月大,但頗能理解這些媽媽的心情。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該怎麼辦呢?其實政府機構有一些可以協助的資源,相關的法規也希望可以盡量保護到身心還沒成熟的青少年而做規範,我來分享一些資訊,希望家有青少年的父母,能有所準備與防範。
日期:2018-06-27
「爸爸媽媽從來沒照顧過我,為什麼我要照顧他們?我心裡的爸爸媽媽就只有爺爺奶奶,為什麼哥哥姊姊明明和爸爸媽媽比較好,卻是我要照顧他們?」家庭治療師稱玲君這種現象為「假性孤兒」。
日期:2018-06-17
「兄弟姐妹裡面只有我是照顧者」這種困境,經常會因為手足之間的身份落差而變得更加嚴重。造成身份落差的因素,包括有經濟能力、社會地位,有無自己的婚姻或家庭。另一個因素,則是父母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對待孩子的不同方式,也可能間接導致這樣的現象。
日期:2018-06-17
因為不知道要如何與被照顧者相處,不清楚病程的發展、不了解怎麼去消化照顧歷程引發的各種情緒,照顧者常常會像品泉有快要失控的無助感,或是覺得也很想像蘭新一樣哭著說出來:「再這樣下去,我也快要憂鬱症了!」
日期:2018-06-17
這個族群,最大的家庭角色就是照顧者,無論在工作上賺取實際的報酬供家庭使用或是花時間陪伴家人,都是一種照顧的表現。然而,隨著現代醫學的發達、晚婚晚生子的社會現象,年紀甚至還有往後延伸的趨勢。
日期:2018-06-16
不堪胰臟癌病痛的前主播傅達仁,於台灣時間7日在瑞士以「協助自殺」的方式安詳辭世。他生前提倡安樂死合法化,希望深受疾病折磨的國人也有善終的另外一種選擇。傅達仁走了,忌諱談論死亡的台灣社會,似乎也開始有些不一樣。
日期:2018-06-08
被人紀念的不會是你的皺紋,而是你行為帶出的影響。 人生的故事,不會因為歲月而被掩埋。 豐富我們的人生故事,所以有一天能夠以故事餵養下一代,教會他們面對人生風浪能夠具備的態度。
日期:201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