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很清楚情緒勒索是怎麼回事了。」她用過來人的口氣說。直播教母唐綺陽今天不談星座,說的是情緒勒索,還有自己的故事。
日期:2017-05-08
23歲旅美投手胡智為,被評為2017年光芒隊新秀第五名,初登板就展現大將之風。他的故事是築夢踏實的典範,若沒有國中開始的縝密規畫,不可能這麼快嘗到晉升大聯盟的果實。
日期:2017-05-04
有超過60萬名外籍移工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生存著,然而他們的生命卻如同一團迷霧,所受的苦難,常常也不為人知。阮金紅及丈夫蔡崇隆拍的紀錄片《再見 可愛陌生人》,近距離地以親近的視角,拍下非法移工的生活與難處。
日期:2017-04-27
電子眼之父劉文泰從電子工程跨入醫材研究成績斐然,卻是從一本一千多頁的無字天書開始;劉文泰認為,以台灣資通訊的厚實基礎,可以在精密醫材業大展身手。
日期:2017-04-20
進台積電當工程師,或者接下一家又暗又小又髒的家族黑手工廠。你選哪一個?
日期:2017-04-20
在演藝圈,沒有人擁有比張小燕這位「教母」更崇高的地位。她一路走來,守著「正派」的信念,也守著對彭國華的思念,一個人,但不寂寞。
日期:2017-04-20
「增加年輕人的社會參與,是對未來的重要投資。」因為這句話,選民高齡化的日本決定在二○一五年下修投票年齡,也為日本創造了扭轉「銀髮政治」契機。在台灣,即使人口高齡化的速度更快,即使是全球民主國投票年齡最高,但一個宛若掐住年輕人聲帶的制度,仍讓我們的青年無法在體制內參與公共議題,承擔更多未來的他們,無法發聲。
日期:2017-03-23
在新片《目擊者》中,莊凱勛飾演一個社會線記者,因為目睹車禍現場,從局外人成了當局者。在生命中,他也不斷「目擊」各種生命場景,這些場景像鳥一樣,在他心裡盤旋著,他始終無法忘卻。
日期:2017-03-09
在中國文壇,畢飛宇絕對是個火燙人物,甚至是這世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玉米》獲獎頻頻;長篇《推拿》更拿下了中國文學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還被改編成電影;《青衣》則被翻拍為電視劇,轟動一時;張藝謀知名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劇本亦出自他手。有評論家認為,畢飛宇的文字像魯迅,確實,他像魯迅那樣銳利地透視時代的矛盾,更用輕盈圓融的文字,寫下卑微角落裡發生的故事。
日期:2017-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