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張麗善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張麗善共有71項結果
政治社會

柯文哲奔喪哭喊「60多歲兒子不孝讓您擔心」:我知道爸在等我出來「一生遺憾」…追思全文曝光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父親柯承發,於2/17早上8時40分在新竹台大醫院過世,享耆壽94歲。周一(3/10)舉辦告別式,根據民眾黨公布的告別式流程及訃聞,柯承發告別式8時30分進行靈前誦經,9時舉行家祭,柯文哲大約8點53分抵達新竹市殯儀館,順利趕上告別式家祭流程,新竹市警方也派出多名警力到場協助交管、維安。柯文哲在不公開的家祭追思上痛哭說:「兒子不孝,不能陪你人生走完最後一程,請不要為我擔心,保佑媽媽身體健康」。「前兩次爸爸都努力睜開眼看我一眼,我知道你一直撐著要等我出來,但我只能停留半小時,我想叫他卻發不出聲音,第三次被叫出來的時候,我只能靜靜流淚,靜靜握著他的手,我知道父親一直在等我,我卻再度讓父親失望,沒有辦法在最後一刻陪他」。柯文哲因京華城等弊案被收押,周一7點多離開北所,穿著看守所服裝但手腳未戴戒具,原定8時10分抵達,但因塞車延遲大約50分鐘,在戒護人員安排下,從新竹市立殯葬館景行廳後方的遺體處理室進入告別式會場。柯文哲在結束家祭儀式後,到台前向來賓說,「各位親友,非常謝謝大家今天來送我爸爸最後一程,各位在我最困難的時候謝謝大家來幫忙,請大家放心,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還是以最正面的態度面對人生,如果有機會再登門跟大家一一說謝謝,今天就沒辦法在這邊跟大家致謝,謝謝大家。我先告退。」柯文哲在10:16離開告別式會場,支持者則在場大喊「阿北加油!」柯文哲隨即在戒護人員陪同下離去。柯文哲這次向北所請假奔喪獲准,參與儀式時間約僅30分鐘,柯媽媽何瑞英一早現身靈堂、來現場送別丈夫,媒體詢問她是否希望柯文哲能待久一點,柯媽媽回說:這不是我可以決定的啊!民眾黨方面早前也表達期望北所、矯正署等相關單位,能考量人道關懷精神,讓柯文哲盡量有充足時間送父親最後一程。告別式流程:9時30分向各界致哀感謝,並介紹柯承發生平事略9時40分公祭11時封釘、發引(出殯時靈柩出發)11時30分羽化,後長眠於新竹市大坪頂「永恆之丘」納骨塔

日期:2025-03-10

政治社會

失格監督 透視立法院刪凍預算風暴

(今周刊1469)2025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立法院朝野混亂中三讀通過,席次逾半的藍白陣營聯手大砍2075億元、凍結160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表面上,政府能動用的預算仍高達2.9兆元,與上年度相去不遠;實際上,這項宛如掐住各部會脖子的刪法,將對政府運作帶來巨大衝擊。

日期:2025-02-12

生活消費

2025雲林永續微燈會點亮未來——光影藝術引領環保新風潮

雲林永續微燈會昨(10)日正式點亮,以璀璨燈光與創意藝術展現永續理念。啟燈儀式由雲火INFERNO舞團震撼開場,融合現代舞蹈與光影演出,並以象徵環保承諾的竹燈登場。現場長官與貴賓在竹燈的傳遞中,共同宣示從日常實踐永續行動,隨後由廉使國小學童接棒,寓意永續精神世代傳承。

日期:2025-02-11

政治社會

農業部業務費會被砍到剩1元?張嘉郡、林思銘有砍老農津貼?雲林張家與農業部「新仇舊恨內幕」

立法院正在審查中央政府預算,農業部日前針對部分立委刪減農業部業務費用及文宣費用指出,將大幅衝擊攸關52萬農民的老農津貼。雖然未指名道姓,不過國民黨立委林思銘和張嘉郡,都跳出來澄清自己砍的並非老農津貼,而是業務費,怒批農業部帶頭造謠。翻開張嘉郡的預算提案,刪除的是農業部和農糧署「一般行政」項下的「基本行政工作維持」之「業務費」與「設備及投資」費用。熟悉農業部預算科目的人士分析,這個費用雖然不是老農津貼本身,但卻會讓農業部整個機關無法運作,「連去匯款都沒辦法」,當然會影響到老農津貼的申領及核發,因此雙方說法都沒有錯。相關幕僚也直指張嘉郡背後的雲林張家勢力,確實對於農業部之前頒布的公糧收購價格非常不滿,不過這次應該是各種新仇舊恨,加上鷹派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當道,主張要全面大砍預算導致。「應針對特定議題來提案,比較不會讓執政黨有話說。」部分藍營幕僚也不認同國民黨團要求無差別大砍預算的舉動,「補助受到影響的民眾、團體一定會不滿」,許多藍委被黨團要求簽署預算刪減提案,最後卻要背黑鍋,在這波政治攻防失分,實在是無妄之災。

日期:2025-01-20

政治社會

12名縣市長執政6周年,任期最後2年想做什麼?親揭願景、政策行動

2024年12月25日,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

日期:2024-12-24

縣市長執政6周年專訪

縣市長執政6周年專訪》農業大縣人口外流成隱憂、推9+1產業園區,張麗善:用智慧農業留住青年人才

2024年12月25日,全台灣有12名縣市長執政滿6周年,《今周刊》在年底推出系列專訪報導,希望了解這些縣市長在最後2年任期中,規劃達成的城市治理目標和政策行動。報導中,《今周刊》也邀請12個縣市議會的朝野黨團幹部,提出對縣市政府未來2年的施政建議,期盼促成良性的府會交流。

日期:2024-12-24

政治社會

雲林縣》小鎮分校智慧上身 兩年讓兩千多個孩子瘋科技

在《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執行過程,我們看見許多在地永續好故事,將以系列報導陸續呈現。首站來到雲林縣,且看當地如何透過科技教育,縮小偏鄉孩子的數位落差。

日期:2024-11-06

政治社會

農民憂權益受損 各縣市劃設標準不一 歷經八年緩衝期 仍釀「國土法之亂」?

中央、地方溝通不良,基層民眾不了解,讓預計二○二五年四月三十日上路的《國土計畫法》推動卡關,過去已修法延遲三年期程,如今朝野立委提案再延後上路,建立國土新秩序不容一拖再拖。

日期:2024-07-10

政治社會

「讓百工百業走最前端」賴清德、童子賢、馬丁沃夫…重磅開講!拚AI、淨零,台灣大未來關鍵發言一次看

今年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總統賴清德、政府部會首長與產學要角,多面向解析台灣當前優勢與挑戰。在AI發展持續,淨零永續的趨勢高速前進,台灣各類型產業如何抓住機會,找出最佳布局策略?

日期:2024-07-03

政治社會

台灣大未來》「哪一隻鵝發燒了都知道」張麗善如何透過智慧農漁業,帶雲林走出新道路?

《今周刊》週三(6/26)舉辦2024第七屆「台灣大未來國際高峰會」,雲林縣長張麗善以「氣候變遷下雲林的韌性與創新」為主題發表專題演講,分享雲林縣如何透過智慧農業,讓農業大縣走出新道路。「雲林是台灣的廚房!」專題演講一開始,張麗善以雲林為農業大縣的背景開始談起,「你吃的三把蔥裡面,有一把是雲林的;你吃的三條豬,有一條是雲林的!」她舉例。張麗善指出,雲林是台灣糧倉,是最大的蔬果中心、畜產中心,他在2018年上任縣長時,雲林的農業產值769億元,到了2022年,成長了130億元,達到了890億元的規模,甚至還打出自己的「雲林良品」的品牌。只不過,雲林的農業產值提升,但對於雲林廣大的農業人口而言,卻依然不夠多。張麗善表示,雲林縣有66萬人口,有49.7%、將近33萬人口從事農業,換算下來,所有從事農業的人,一年收入約25萬元,遠低於勞工基本工資。「雲林要兩脫,第一要脫胎換骨、第二要脫離貧窮」,張麗善坦言,雲林的背景相對艱困,除了高齡化還有少子化,「50歲以上的人佔雲林人口比例超過65%,65歲以上超過20.7%」,還「生不如死」,每年死亡人數超過7、8千人,出生人數3、4千人。雖然面臨挑戰,但張麗善表示,雲林仍不遺餘力要符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2020年就已經透過縣務會議成立SDGs團隊,也有出版自我檢視報告,透過大健康產業、永續農業建立韌性的綠色產業,更成立極端氣候變遷辦公室,因應未來氣候挑戰。

日期:2024-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