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周刊》第4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結果出爐,今年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的桃園市,因應工業大城需求,規劃肺癌擴大篩檢計畫,短短半年拯救近50個罹癌者家庭,精準關照市民的健康與福祉。
日期:2023-10-26
《今周刊》第四屆「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周三(10/25)公布結果並進行頒獎,會中各得獎縣市首長及代表在獲頒獎項後,分享各自所代表縣市的SDGs相關工作內容及期許,並互相交流、學習,期盼在SDGs各項指標表現持續向前邁進。
日期:2023-10-25
《今周刊》第四屆「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週三(10/25)公布調查結果,桃園市獲得「永續城市特優獎」,經濟力表現亮眼。桃園市長張善政表示,推動產業淨零減碳、提升公共運輸使用,是桃園兼顧永續和經濟的關鍵。
日期:2023-10-25
與以往多數縣市首長出身政治、法律等出身有所不同,桃園市市長張善政的科技部、Google等科技公司服務過的「科技人」經歷,讓他在入主市府後,更擅長用科技的角度去檢視、處理市政。不過在科技人市長的身份之外,張善政經歷從學者、官員、科技企業高階主管到行政院首長,甚至一度歸隱到花蓮務農,到如今勝選後成為桃園市大家長,雖然每個身份、角色都大有不同,但也積累出他獨到的處世、處事哲學。張善政回顧其人生,曾經歷過許多不同職位與挑戰,他表示自己心中有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能對不起自己」,這讓他每一分每一秒,都促使自己要去做他認為有挑戰的事情,以及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尤其在花蓮務農這段幾乎等同「半退休」生活期間,在種植各種不同作的過程中,張善政得到一種體悟,就是學會尊重、請教每一個不同專業與訓練的人。加上其行政院的歷練與心境,在市政上更能發揮市長協調局處的功能,也可在關鍵時刻能承擔責任,勇於做出重大決定。
日期:2023-10-24
走過世紀大疫,世界等待復甦新生,8年來,在聯合國持續推動SDGs目標下,永續發展成為國際城市治理DNA,台灣也在這場耐力賽前行,2023年,有的縣市換棒上路,有的持續穩健闊步,他們將永續藍圖化作行動,展現屬於這座城市的韌性。
日期:2023-10-24
桃園市市長張善政曾在國科會、科技部,以及宏碁、Google等科技相關公私部門任職,科技人背景的他,自然也對市政保有科技人見解及視角,曾在產業面提出「亞洲智慧科技新都」及「亞洲史丹佛新矽谷」等政見或計畫。不僅產業政策展現科技人特質,張善政在社福、民政、交通、環保等市政上,同樣用科技人的角度觀察及施政。此外,他將在行政、科技部施政的經驗帶入桃園市政府組織改造,規劃整併資科局、研考會,要在明年成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今周刊》專訪桃園市長張善政,本文將以問答的方式,由張善政第一人稱角度,暢談其對於科技與市政,以及組織改造等各面向議題的想法與觀點。
日期:2023-10-24
永續發展是一場考驗耐力的長跑。《今周刊》SDGs大調查邁入第四年,在疫情與經濟衰退未散的烏雲之中,持續記錄全台二十一縣市在永續賽道上的身影與進程。
日期:2023-10-24
台積電現階段不考慮進駐龍科三期,桃園市長張善政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強調「桃園仍是首選」。張善政說,基於桃園有多項優勢,包括台積電龍科一期已有設廠、桃園居住成本較雙北低、年輕勞動力充足、教育就學環境好,以及最重要的,是上下游供應鏈完整。「桃園市還有很多其他工業區等用地,市府會盤整其他可能區域,供竹科管理局徵詢台積電意見,市府也會盡力在龍潭周圍或桃園境內挑選更多可行的、不會有那麼多抗爭的地區,讓科管局和台積電篩選,若可以,市府當然樂觀其成」。言下之意,是桃市府並未放棄爭取台積電未來可能的投資案,並為此另覓地點,以爭取台積電回心轉意。
日期:2023-10-23
台積電(2330)規劃在竹科龍潭園區三期興建1.4奈米製程晶圓廠,後遭居民抗爭,最後宣布放棄建廠計畫。經濟部長王美花周二(10/17)強調,台積電未來若有擴廠需要,政府一定會協助,也會在尋找土地及水、電等部分全力配合。桃園市政府也強調會盡一切努力,將台積電現階段考量不進駐的因素排除,也會積極盤點境內符合台積電需求的工業用土地。不過桃市府也坦言,用地取得是過程中遇到最大困難,「部分在地居民」對自身土地被納入擴建計畫中,表達相當強烈意見,因此至今仍未獲得共識。國科會則是發出聲明,包括已經奉行政院核定推動中的台中園區二期擴建、橋頭園區、台南園區三期擴建及楠梓園區等新設或擴建園區,都可以容納半導體產業進駐。
日期:2023-10-18
桃園市人口直線成長,今年6月起突破230萬市民人數,市長張善政上任以來,落實長者三節禮金調高、國中小營養午餐全面免費享用以及幼兒園大班助學金等等重要福利政策,打造成大家安居樂業的世外桃源,每一天都迎向陽光邁向進步。
日期: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