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幾年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幾年共有10000項結果
政治社會

郭台銘訪美/他說國家領導⼈應打造台灣成科技島,⽽非彈藥島 「若能掌握台灣資源,必妥善運⽤,投資年輕科技⼈才」

現年72歲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灣時間周三(3/29)晚間與美國馬里蘭大學台灣同學會交流時,對於未來台灣發展的提問表示,鑑於近年美中局勢⽇趨複雜,國家領導⼈應該要運⽤優勢,把台灣打造成科技島,⽽不是彈藥島。他也說,根據⾃己在產業界50年經驗,「年輕⼈才應是政府真正必須投資、栽培、關懷的對象。據我了解,留學⽣中有很多科技⼈才,需求都沒有被滿⾜。」「如果有⼀天我能掌握台灣資源,⼀定會妥善運⽤,並投資在年輕科技⼈才⾝上,並建⽴⼀個適合發展的環境。」

日期:2023-03-30

政治社會

郭台銘訪美/經濟不能全靠中國、要與美日整合!台灣領導人該有何特質?他回4個字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美東時間3⽉28⽇,於華盛頓正式展開訪美⾏程,此次「科技經濟開拓之旅」,旨在建構台美合作策略、強化台灣與世界經濟合作的可能性。他在參加華府地區「⽟⼭科技協會」晚宴時表示,⽬前中美緊張關係,讓全球化局⾯出現變化,甚⾄有「逆全球化」趨勢,台灣能做的不只有半導體,應該有更多的產業加⼊,來提⾼全球的適應⼒。郭台銘說,台灣經濟不能全部依賴中國,要分散到東南亞和歐洲,並且與日本、美國整合,整合後再將技術轉到東南亞,但先決條件是和平。與會代表的提問:「台灣領導⼈應該要具備什麼特質?」郭台銘引⽤《道德經》指出:「天之道,不爭⽽善勝;⼈之道,為⽽不爭!」他認為無論誰當家,⾝為台灣的領袖,應該要以德服⼈,這才是韌性的最佳展現。

日期:2023-03-30

健康

人資長論壇/剖析4大國際人資趨勢!如何打造幸福職場、掌握勞資雙贏關鍵密碼

隨著歐美大企業積極推動輔導員工規劃退休生活、照顧員工健康作為實踐社會責任與公司治理的最佳體現。今周刊周三(3/29)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邀請專家分享把關員工健康、推動退休理財、延攬優秀人才以及新型態上班模式等四大國際人資趨勢,協助企業打造幸福職場DNA,藉此提升競爭力。

日期:2023-03-30

政治社會

「台灣拚命推生育福利,年輕人卻連婚都結不了」揭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日本如何補破網?

近十幾年來,台灣和韓國宛如「難兄難弟」,輪流搶做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去年在疫情和虎年共伴效應下,生育率一舉跌到0.87的歷史新低。然而,政府歷年「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政策重心只環繞在如何減輕育兒家庭負擔,缺乏對前端、也就是未婚族群的關注。在搶救少子化過程中,被徹底漏看的這群人,近20年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也是台灣力拚催生20年終告失靈的關鍵因素。

日期:2023-03-30

理財

追求價差的0050和追求股息的0056,現在該選誰?施昇輝:從歷史數據來看,我只會選它!

很多投資專家最愛恐嚇存股族「小心『存股』不成,成『存骨』」又說領股息只是「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只是「在領自己的錢」,結論就是「存股」根本是大錯特錯的做法。真是這樣嗎?正在存股的你,也很困惑嗎?

日期:2023-03-30

傳產

他耕耘18年、全台跑透透教大家綁鋼筋…戴雲發耐震系統工法讓房子更安全,成為都更危老案新解方

居住不只需要舒適,更要安全。致力於推動系統工法提升建築安全的創辦人戴雲發,18年磨一劍獲國家獎項肯定,準備在都更危老市場發光發熱。

日期:2023-03-29

理財

人資長論壇/退休每月需求2.5萬,一半要自己存!王儷玲:勞退自提6%再把投報率拉5%就免煩惱

隨著國民的平均餘命不斷的往上,每個人是否存夠了退休金,是很重要的課題。今周刊周三(3/29)舉辦「2023企業ESG永續人資長論壇」,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以「鼓勵員工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退休金沒煩惱」演講指出,考慮到通膨及長壽風險,每人需要準備至少800萬至1200萬退休,其中有一半要靠自己準備。

日期:2023-03-29

美食旅遊

打開金門 一座橋的小島旅行

為了等金門大橋開通,金門人殷殷企盼了三十年。一座橋,連接了大、小金門,讓兩島變成一島,自此兩方通行,不再僅能仰賴船隻,遊客上島,雙頭通車只要五分鐘,能無拘束地往山邊走、逛巷弄,喝小酒、吹海風,看大橋燈光秀,金門島上行旅,自此更隨心所欲。

日期:2023-03-29

政治社會

政府稅收、產業競爭力、消費者荷包 如何權益極大化 保健品關稅30%該降嗎?產官學大論戰

本刊去年調查發現,台灣進口保健品與國外價差貴了兩、三倍,究其原因,進口保健品的關稅高達三○%,是關鍵之一。關稅是否應調降,引起正反雙方辯論。

日期:2023-03-29

國際總經

聯準會與人性

雖然通膨氣焰仍高,但美國銀行接連爆雷,逼得聯準會上演了「鴿派升息」。畢竟聯準會「也是人」,決定聚焦在物價上,至於防範金融風險,它不須負全責,先靜觀其變。

日期: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