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預估,台灣最快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的熟齡長者。伴隨人口老化,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據國民健康署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65歲以上長輩中,約每七位就有一位骨質疏鬆,意味著高達14%的老年人口面臨骨鬆風險。骨科診所院長、高雄榮總台南分院前高齡骨科主任陳建宏強調,「預防骨質疏鬆,不僅要保『密』防『跌』,更要強『密』健身。」
日期:2024-10-20
國發會公布我國最新2024-2070年人口推估結果,據推估,我國總人口將由2024年的2340萬人,到2070年下降至1497萬人,減少844萬人,其中15到64歲青壯年人口將減少920萬人。其次,我國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逾2成;而且我國「人口紅利」結束時間點為2028年,亦即15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占比,將在2028年低於2/3。屆時,我國扶養比也將從目前的每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名老年人口,減少至1:1。此外,根據2024年推估報告,我國每年新生兒人數跌破10萬人時間點,已從2022年提出之推估報告的預估的2054年提前至2040年,提前足足有15年。不僅如此,根據農業部與及內政部統計數據,截至去年10月止,全台犬貓認養登記數已達19.4萬隻,其中包含狗狗約7.9萬隻、貓貓約11.5萬隻;不過,在同期間全台新生兒出生登記數僅11.2萬人,新生兒數量還低於貓咪的數量。人口學者薛承泰點出,不能只看到表面上的扶養比1:1,更嚴重的是15到65歲工作年齡人口甚至是老年人口本身都在老化,「老老人」人口比例也在成長。他預期今年將出現前所未見的現象,就是今年龍年出生的人口數將少於前年虎年。勞動學者劉梅君認為,不必將人口減少視為「世界末日」,人口並非國家競爭力唯一條件,但應著重培養每一位孩子,並努力重振技職體系。勞動經濟學者辛炳隆提醒,政府應試圖平衡勞動人口減少速度及產業升級速度,避免其中一項跑太快,對勞動市場造成不同衝擊。
日期:2024-10-18
大傳承時代來臨,您準備好了嗎?二〇二五年臺灣將正式進入超高齡化時代,越來越多人步入壯年、老年,辛苦打拼一輩子的財富,該如何合理、安穩分配給下一代或是家人?無論您是受雇上班或者自行創業,這都是人生下半場至關重要且無可迴避的課題。
日期:2024-10-16
編按:根據內政部2023年最新統計顯示,單人戶占全台灣家戶數整體比例達36%,且成長率高達3.2%。越來越多人選擇了獨活的方式,然而做出這般選擇之後,焦慮與徬徨仍然縈繞。不婚到老後會感到孤單嗎?當生病時,誰來照顧我?我要工作多久才能準備退休?作為獨居的不婚中年人,作者訪問了19位像她一樣獨居的中年不婚女性,探討她們在這個社會中選擇不結婚的原因、如何應對孤獨、建立親密關係,以及準備養老的過程。
日期:2024-10-15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人載具技術正迅速成為未來交通與物流產業的關鍵。在全球推動數位化與自動化的大環境下,無人駕駛技術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預期將徹底改變現有運輸生態。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在其主持的『大師543』最新節目中,特別邀請勤崴國際副總林映帆,探討自駕車領域的最新發展,並分享無人載具未來的發展藍圖與挑戰。
日期:2024-10-15
在論及整體經濟情勢時,最常被提到的字眼,還是「通膨」(inflation)。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爆發後,各國央行為了減緩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紛紛採取大規模貨幣寬鬆政策。並釋放大量資金進入市場,帶動股市、房市上漲,但也因此引發外界對通膨的擔憂。對多數民眾而言,通膨最令他們「有感」的地方,就是物價上漲。究竟通膨影響有多大?
日期:2024-10-13
2024年九九重陽節在10月11日,各縣市都已陸續公告重陽節敬老金發放時間以及金額,快幫家中長輩看看有沒有領到敬老金?或是刷一下銀行存摺看看入帳了沒?《今周刊》一併統整各縣市重陽節敬老金資訊,完整懶人包一次看。此外,台北捷運公司也宣布,113年重陽節當天,全國65歲以上長者及設籍台北市55歲以上原住民,當天持相關身分證明文件,免費搭乘臺北捷運、貓空纜車。
日期:2024-10-11
2024年4月3日上午,台灣發生規模7.2大地震,造成台北捷運中斷、環狀線毀損,花蓮更是嚴重受災區,共計有182棟房屋受損,其中甚至有17棟經過評估後有立即性危險,快速完成拆除。而台灣老舊房屋占比最高是台北市,平均屋齡達到37.78,讓老屋改建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再度浮上檯面。
日期:2024-10-11
再看一次,兩岸關係與台灣經濟!今天是中華民族國的國慶日,從人的角度看,今天本來有機會四個從2000年以來領導中華民國的總統可以聚在一起,但可惜的是馬英九前總統以抗議賴總統「新兩國論」爲由,臨陣缺席。反而是這些年因案交保在外的阿扁前總統獲得出席參加,且與小英前總統並肩而坐的機會。
日期:2024-10-10
2024年6月今周刊成為首家走進聯合國波恩氣候會議的台灣媒體。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在現場分享氣候變遷下的媒體角色,展示還海行動成果:以海廢寶特瓶做成的新國民藍白拖、還海便當盒。
日期: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