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張忠謀自傳:上冊 1931—1964》在1998年,張忠謀67歲時,由天下文化出版。他在上冊自序 - 〈那是一個多麼不同的時代!〉寫道:「自傳上冊還未出版,就有人問下冊。說老實話,上冊花了我這麼多精力時間,現在又正忙著台積電和世界先進這兩家公司打基礎,短期內實在沒有勇氣開始寫下冊。也許幾年以後罷。」當時,他打算自台積電退休後就寫「下冊」,也以為自己70幾歲、頂多80歲就會退休,想不到台積電愈做愈成功,一直做到87歲才退休,當然也延遲了寫「下冊」。張忠謀在序中提及此書是他的自傳,不是台積電歷史。他非常慶幸在1985年自美國來台灣,赴了「與命運的約會」,這約會讓他創造了台積電,而且做了31年(包括公司登記後、營業前的1年)董事長。但是台積電的成功,是由許多(約16萬人)前前後後同仁的貢獻所造成的。《張忠謀自傳》是一部回憶人生的巨著,是一趟情感之旅,也是一場智慧的盛宴,於週五(11/15)早上10點開放預購,即時登上博客來即時暢銷榜冠軍。誠品松菸店亦有獨家展示大型立體書封,並可於全國門市接受讀者預購。正如1998年出版的「上冊」一般,「下冊」也全是張忠謀親自撰寫。張忠謀是美國文豪海明威的忠實信徒,海明威對年輕作者的勸告是:「簡單的字句,真實的感情。」張忠謀表示他兩者都有。
日期:2024-11-15
糖尿病不僅是全球的健康危機,更是台灣國人的十大死因之一。每年有數萬人死於此病,加上持續增長的病友人數及高達數百億的年醫療支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日期:2024-09-27
大家好,我是知美,28歲存下500萬。我決定開除相處4年的慣老闆。如果你對於生活感到迷茫,如果你也對於職場感到痛苦,那不妨聽聽看畢業4年的小屁孩,是如何面對裸辭這件「你想很久卻不敢做」的事。
日期:2024-09-20
由於每個人的投資認知、風險偏好、理財需求等不盡相同,四筆錢的配置也應該是千人千面的。大體上我們可以遵循以下邏輯來一步步確定自己的四筆錢。1.先預留至少3個月的薪資收入/生活支出,這主要用於應急,資金可主投在高流動性的貨幣基金。2.再騰出3年內有明確用途的資金(如買車、孩子的教育基金),資金主投在相對穩健的「固收+」類產品。3.同時配置必要的保障型保險(如醫療險、意外險、定期壽險),有需要的話,可增加年金險。4.最後,把3年以上不用的閒錢用來長期投資,可依照自身的風險偏好做選擇,並根據資本市場的位置,隨時進行滾動式調整。
日期:2024-09-02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在少子化、勞動力不足的環境,政府持續鼓勵中高齡人口投入職場。只是,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勞動參與率不到10%,遠低於亞洲鄰近國家,其中南韓、新加坡超過30%、日本也有25%。人力銀行針對45歲以上上班族族調查,發現有6成7上班族,退休後並不想離開職場,而是選擇其他兼職、正職或創業。數據與實際中高齡勞參率有相當大差別,是什麼讓他們卻步?
日期:2024-08-30
編按:作者克里寇夫教授是美國著名的經濟學者、理財專家,他運用經濟學原理、高階演算法以及財富觀念打造了一個靈活、實用的財務決策框架「生活水準機器」,適用全年齡層和不同收入水準的使用者,幫助大家開始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先清楚財務底層邏輯,才能降低生活風險,進一步提高消費能力與生活,克里寇夫教授稱它為「金錢魔法」。
日期:2024-08-20
編按:作者嫺人在金融界工作了20多年、當上高階主管,卻在49歲無奈選擇「被退休」,比她原本規劃的退休年齡還早了6年。一方面基於深怕錢不能撐到老的擔憂,一方面也不希望成為親友眼中的「閒人」,她開始整理財務,讓不工作後的現金流可以安心養老。嫺人重新調整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資產配比,成功實踐了退休後依然能有現金流的安心生活。
日期:2024-08-19
社會逐漸高齡化,交通部7年前開始落實高齡駕照管理制度,要求七十五歲以上長者定期換照。然而,新制未溯及既往,數十萬長者被遺漏,加上換照門檻太寬鬆,使得高齡肇事占比不降反升。
日期:2024-08-07
今天(2024年8月5日)加權指數崩跌1800點,創下最多跌點與最高跌幅(下跌8.35%)。總編不會解盤,也不想幫您解盤。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大股票時代來臨的兩個觀察。
日期:2024-08-05
人一生中財務狀況和需求會隨著階段不同而變化,因此必要的理財規劃和調整至關重要。年輕人在剛出社會時應注重累積財富,購房和保險是重要的投資方向。而隨著年齡增長,要逐步考慮養老問題,提前規劃退休生活。書中引用李嘉誠的理財忠告,指出不同年齡層的具體理財策略。例如,三十而理、四十而獲、五十而享的理念,強調一個人無論年齡如何,都應該規劃好自己未來的財務。
日期: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