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年輕人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年輕人共有7012項結果
理財

猶太人不是生下就有錢,而是被教育變有錢!跟猶太人學致富觀:錢不是賺來的,而是滾來出的

猶太人從小就在讓「金錢增值」,因為他們知道, 錢不是「 賺」 來的,而是「滾」出來的。

日期:2022-01-27

職場

夢想的堅持》在不被看好之處 他們開墾一方夢想天地

一位是接手連年虧損的企業,一位是在小眾市場苦心經營,他們在貧瘠的土壤堅持勤耕,看到夢想開花的可能。

日期:2022-01-26

職場

夢想的起步 他們這樣做 拚出起飛的第一具引擎

年輕人的夢想最美,但第一步的嘗試,往往也是最險。且看他們如何用對方法、盱衡風險、善用資源,打下人生圓夢的第一座基石。

日期:2022-01-26

政治社會

這些人,正在做的「那些事」 傾注台灣暖流,四海暖遞不設限

讓台灣獲得認同的方式很多,定居海外的他們,皆選擇主動創造價值。無論是將台灣元素,巧妙嵌入加拿大文化脈絡的藝術展;在受戰火蹂躪的小鎮,蓋起帶給難民重生希望的人道機構;或是在盛大嘉年華會上,將最重要的位置留給曾幫助台灣的美國政府,都讓台灣人溫暖、體貼、樂於助人的正面形象,深深植入國際友人的心。

日期:2022-01-26

生活消費

過年別問年輕人笨問題

已婚人士成為少數,還追問單身者有沒有對象,只顯得跟不上時代。這樣你就知道,春節期間什麼話不該問,才不會讓晚輩翻白眼。

日期:2022-01-26

台股

小股民瘋搶台積電 一年就暴增15萬人! 但富邦金、聯發科「這數字」更驚人

台積電(2330)身為台股最大權值股,也是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的龍頭,不僅獨霸的江湖地位吸引全世界的機構投資人青睞,也聚集了國內小股民的「三千寵愛於一身」。根據台灣集保結算所統計,過去一年來在台積電的股東中,持股不到一張股票(持有1~999股)的集保戶人數,截至今年1月14日當周為51萬754人,累計過去一年大增15萬1199人,等於這一年來暴增了42%。台積電同時被國內外機構法人及散戶追捧,兩邊都得意,堪稱是台股中的「好學生」特例。

日期:2022-01-26

傳產

年薪200萬起跳、業界徵人規模創三年新高! 想拿到黃金就業門票 為何答案在後山台東的小機場?

中華航空公司(2610)在今年1月21日宣布,將大舉招募新人、開出200多個職缺,其中佔比最多的是飛行員,預計招募150人,其中包括60位培訓機師(華航要自行培訓的飛行員)。在航空業界人士的眼中,華航這次大規模招人的意義非凡。這不僅是2018年底以來華航首次招募培訓機師及自訓機師(自費學飛,在國內外飛行學校拿到飛行員執照者),2022年國內航空業招募飛行員的整體規模更可能超過300人,創下至少三年來新高。業界人士指出,國內這波航空公司飛行員大徵人,最大原因就是疫情。因為,若是飛國際線的機組員,每次回台都要隔離,等於每飛一趟回來之後的半個月就報銷了,更別提這半個月內還要做多次PCR。許多資深機師受不了隔離不便,紛紛提前退休、拿錢走人,加上疫情降低了年輕世代投入航空業的意願,導致航空公司的機師人力缺口愈來愈大。然而,飛行員是個高薪行業,一般副機師(副駕駛)年薪約200萬元起跳,正駕駛更是300萬元起跳。疫情不僅為有意投身航空業的年輕人打開一扇大門,也使成立八年的國內唯一飛行學校、位於台東豐年機場的安捷飛航訓練中心,看到了一線曙光。

日期:2022-01-26

科技

元宇宙為何那麼夯?從校園創投基金Rookie Fund,發現Z世代新商機

一支由學生主導投資的創投基金,專門投資畢業五年內的新創團隊,成立至今六年,年化報酬率高達28%。如果忽視這股年輕勢力,你可能將會錯過世代交替所帶來的商機。

日期:2022-01-25

房地產掃瞄

媒體逃兵華麗翻身!曾一份薪水兩人平分 《地產秘密客》打造自媒體拼創業 用「這項能力」圈粉無數

有著十幾年的媒體資歷,最後卻如「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般,見證主流媒體從繁盛到衰落的過程,這讓知名的房地產部落客《地產秘密客》不得不成為媒體界逃兵,但她們又能憑藉長年累積下來的專業知識及勤奮努力,華麗轉身搭上自媒體風潮的主升段,打造出市場上少有、以房地產為主題的自媒體,在Podcast、社群媒體上圈粉無數。

日期:2022-01-24

焦點新聞

台積電為何決定赴高雄設廠?陳其邁揭2大關鍵 主要目的和「這件事」有關

台積電於去年11月宣布,規劃在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設立生產7奈米和28奈米製程的晶圓廠,預計2022年動工,2024年開始量產。對於台積電決定赴高雄設廠一事,高雄市長陳其邁日前於《數字台灣》節目,接受主持人、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專訪時表示,半導體產業的投資金額相當大,因此,在投資前,業者都會針對土地、水電、人才等條件,加以審視,判斷各方資源是否到位,才能決定要不要投資。

日期:202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