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怡琴的36歲么女秀秀,脊椎受傷、智力如同小孩,原本住在照護機構,3年前長年照顧她的老師退休,因無法適應新老師、情緒不佳,引發癲癇症發作,右半邊中風。年逾70的蔣媽媽不忍女兒受苦,決定接她回家住,擔負起照護責任。她笑說每天把女兒伺候得像公主,雖然很累,但看著女兒現在體力變好,會坐了,心是富足的。(原文刊載於2022/2/28,更新時間為2023/1/29)
日期:2023-01-30
侯市長帶我逛鶯歌陶瓷老街在九合一大選落幕不久,侯市長推薦我到鶯歌陶瓷老街走走!這是我們一系列從溪坪古道到坪林老街,三峽老街之後的系列活動,其實背後都有一個主題:落實地方創生,創造在地機會。
日期:2023-01-27
70歲的張忠謀和57歲的張淑芬在遲暮之年,互許終身,成為台灣業界流傳的一段佳話。
日期:2023-01-25
西螺心,故鄉情:回首來時路!今年國境大開,很多人都利用超過10天長假,全家出國旅遊,我這十年來謹守「父母在 不遠遊」,都在西螺過年,其實這是一個陪伴,陪著父母泡茶,一起看電視,他們就很快樂了。
日期:2023-01-25
編按:在成為都市窩居者之前,作者大原扁理也和一般人一樣,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來到東京的北漂族,為了居住在這個高消費的城市,他拼命工作,卻讓自己陷入窮忙的泥淖中,身心都糟糕到極點。就在此時,他決定用自己做實驗,只上最少的班、只花最少的錢、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竟發現自己不但沒餓死,還擺脫了長期困擾的工作和人際關係焦慮。事實上,大原扁理不曾進公司上過一天班,沒有家產可繼承、更沒有投資天賦或超聰明頭腦,卻可以過上長達十年的「窩居」生活,只是個普通人的他是怎麼辦到的?
日期:2023-01-24
編按:作者和先生婚後,跟所有人的媳婦一樣,為了想融入婆家,獲得婆家人的認同,努力當個好媳婦,上班忙碌了一整天還得趕回婆家拜拜、身體不舒服也得勉強自己參加聚餐,過年過節全家開心聊天,只有她一個人忙得團團轉……對傳統婆家中不合理的要求,她百般忍耐,因為所有人都跟她說:「媳婦就是這樣的!」然而當她做了所謂「好媳婦」該做的事後,心裡卻不好過。婆婆說把她當女兒看,但她從來都没有得過與小姑相同的待遇,做了九次乖巧的行動,只要有一次疏忽,公婆就會失望責備。於是,她開始思考,為了家人犧牲究竟有何意義?媳婦的忍耐,雖然暫時帶來家庭和平,但是心裡看不見的傷口卻傷害了婚姻與自己。她忍不住想怒吼,「不要再說我媽人很好了!媽媽和婆婆是完全不一樣的人格。」作者想到了自己母親,身為傳統好媳婦的她,這一輩子的付出都被視為理所當然,卻未曾被感謝。「如果我過得像媽媽一樣的話,她一定會很心痛的。」在面對種種不合理後,作者決心改變,不再事事順從。在改變的過程中,她回顧了過往許多的事,不禁恍然大悟,為何曾也是爸媽家掌上明珠的女兒,在成為媳婦角色後,竟得面對這麼多不合理的對待,而多年來媳婦們也都默默承受:「兒子在家從來都不做的家事,為什麼要媳婦(別人的女兒)去做。」「兒子不知道拜拜日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剛嫁過來的媳婦忘記卻成了千不該萬不該的事,這是什麼道理?」「夫家的聚會為什麼一定要到?甚至得看得比自己的工作和身體都還要重要!」作者認為媳婦想要得到認同,不一定要費盡心思。不委屈自己,才有辦法描繪出幸福的婚姻生活。在盡忠於媳婦的角色之前,守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成為別人眼中逆媳的她,並不是叛逆,也不是刻意作對,只是想好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在婚姻的生活裡和先生過得幸福。從順媳走到逆媳這條路上,她選擇丟棄傳統的束縛,在媳婦這個角色上,只做自己想做的事,走出了一條讓自己舒服自在的路。同時她也鼓勵讀者:「我絕對不是在慫恿大家要像我一樣。只是,萬一某一天當妳覺得不舒服,知道必須改變卻提不出勇氣的時候,若能夠想到,像我這樣的逆媳也能活得好好的,說不定就會使你產生力量。改變後的我,活得像我自己,並且活得更好。因此,我希望所有嫁到奇幻世界的別人家的寶貝女兒們,也一定要過得很好唷!」
日期:2023-01-24
近日難得跑比較遠,要到中和遠東工業區,出版社人員安排了印刷廠的參觀,覺得這是很有趣的體驗,去看看自己的書怎麼誕生的,那裡應該算是書籍的產房、嬰兒室這樣。過去是有點路程,搭了台UBER趕緊過去,等待時間有點久,手機顯示約5分鐘,但車就是還不來,拖了10多分鐘後終於抵達,一上車看著年約30多歲的運將大哥,我先開了口:「大哥您好,剛剛看手機圖示您的車都沒怎麼動,請問是怎麼了嗎?」
日期:2023-01-19
有人問:吳老師也需要討好別人嗎?仔細推敲,傳訊者用了「也」字,要不是對方認為我不需要討好別人,就是他想知道怎麼做、就可以不用討好別人;總之,字裡行間能讀到他厭惡討好。
日期:2023-01-19
據說上了年紀後幫忙照顧孫子、孫女的老年女性是骨外科診所最大宗的顧客,她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痛,神經痛會變成慢性的,持續到她們進棺材為止-就算是腳踩在最高級的絲綢上,走起路來,膝蓋還是會感到痠痛。
日期:2023-01-19
5歲時,為了避難搬到水吉鄉下和外公同住,耳濡目染下,外公做木材生意,其為人處事的身教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影響鄭崇華的人格養成,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好老師。
日期:2023-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