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新冠(COVID-19)疫情在台肆虐,至今已累計突破1萬3千多例本土病例;其中,自5月11日至7月4日,已有675人因重症死亡。針對這一波本土死亡個案,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對此進行分析,發現「9成有潛在疾病」,加上許多家屬採取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讓國內新冠疫情死亡率有偏高的現象。
日期:2021-07-05
政府的政策,如慷慨的產假及育嬰假、兒童福利等,確實能鼓勵父母生更多孩子。但這樣的正向拉力不夠大,且極為昂貴的代價也讓政府發現這些政策很難長久推行下去。無論如何,小家庭同時也與自我賦權有關聯—褪去那層繁衍後代的社會責任,轉而著重在實踐自我敘事—即人生(如同臉書試圖影響我們的)。
日期:2021-07-01
想要開槓桿,你要對投資的標的夠了解,而且自我的心理面也要夠強健。很多人覺得開槓桿投資很蠢,但當你買1000萬的房子時,你僅付200萬的頭期款,說不定這200萬中還有100萬是信貸來的,你這樣開了10倍的槓桿,怎麼沒有人覺得你蠢?怎麼沒有人覺得你在找死?
日期:2021-06-24
富邦金因為獲利亮眼,今年更配出現金每股3元,公積配股每股1元的超亮眼股利,股價強勢勁揚,不僅突破70元,狠甩國泰金,市值更來到7471億元,超車國泰金的7151億元。不過,《存股助理電子報》認為,現在這個時候,國泰金的投資價值更勝富邦金。
日期:2021-06-16
此波疫情已造成不少台灣人民死傷,其中不少案例是到院前死亡或在家猝死,專家研判,可能是腦部神經受到侵犯引起的「快樂缺氧」所導致。
日期:2021-06-16
高雄市接獲中央配送日本贈送的AZ總量9.1萬劑疫苗,15日起社區年齡87歲以上長者開打,首波約3.1萬人。「高雄沒有好心肝,高雄有好市長!」台大主治醫師石崇志說,他覺得市長陳其邁「太過分了」,柯文哲還在喊中央突襲提早發疫苗的同時,高雄卻早已準備好施打各區地點和日期了。
日期:2021-06-15
編按:一名每天去萬華龍山寺拜拜的91歲爺爺不幸染疫去世,臨終前仍口口聲聲說著「要回家要回家」,責怪自己染疫才會害全家被隔離。作者陳護理師入行7年,坦言看過很多死亡,但這次特別有感觸,她感嘆,爺爺只是一個住萬華的老人家,每天沒事到廟裡拜拜,他真的沒有錯,沒有錯的人,還在自我反省,那些不知檢點、逃院的、砍傷醫護人員的、霸凌醫護人員的......到底知不知足?懂不懂珍惜?腦袋都在想什麼?
日期:2021-06-03
編按:萬華茶室日前爆出多起確診案例,這是社會不起眼的角落,其中有外籍配偶、有掙扎著討生活的「甘苦人」,這群弱勢族群身上扛著的,無外乎是貧窮、性別剝削等重擔,她們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關心。
日期:2021-05-23
台灣本土確診個案數短短八天內飆破1512人,雙北醫療量能備受關注,但第一線胸腔科醫師發現目前個案中60歲以上的中高齡患者就占三分之一,其中兩成有可能會轉為重症,若案例持續增加,恐怕會拖垮醫療量能,是很大一波衝擊!
日期:2021-05-21
編按:從小就深受在銀行上班的母親影響,耳濡目染財經時事,阮慕驊在1991年跳入他最喜歡的財經報導工作。40歲起辭掉穩定收入的平面媒體工作者,成為電視、廣播界最早的斜桿工作者。如今才55歲,就已財富自由。 50歲那年,長期緊繃的每天財經節目現場主持工作,阮慕驊身體和心靈累積的問題同時爆發,過去難得用到健保卡,現在成了醫院常客,他不但發現自己自律神經失調,甚至一度罹患恐慌症。 一次住進急診室,醫師判斷他是恐慌發作,叫護理師幫他打鎮定劑,他才驚覺,要開始調整自己的人生,不能這樣下去。因為這個病不是生理的,是心理的,他必須改變,重新出發。於是阮慕驊開始肌力訓練、練瑜珈、吃有蛋白質的白肉飲食及蔬果,不到5年,已經瘦了12公斤。 從小要自立更生,到現在仍與85歲的老母同住,阮慕驊的理財與人生,可說是倒吃甘蔗,愈來愈甜。他對人生有十大體悟,藉由本書分享給讀者朋友。
日期:2021-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