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勞動部去年10月放寬家庭看護移工申請條件,三類族群免巴氏量表(BarthelIndex)評估。在去年選前,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也曾提出放寬巴氏量表政見引起廣泛討論。國民黨多名立委週二(4/16)召開記者會,喊話新政府,可以再度降低免巴氏量表的門檻,讓「80歲以上」及「70到79歲的癌症二期及以上」者可以免經醫療機構之專業評估申請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
日期:2024-04-16
在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飛彈和無人機攻擊後,儘管英國和法國先後發聲,勸以色列千萬要克制,不要對伊朗進行報復,以免戰局擴大,但以色列軍方仍威脅要讓伊朗「承擔後果」。
日期:2024-04-16
不再為生計奔波,也不再為帳單而煩惱,因為你已經擁有了穩定且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今天去海邊,或者去喜歡的咖啡店,或者乾脆在家中慵懶地度過。這一刻,你感受到的不僅僅是財務上的自由,更是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內心的滿足。這便是作家吳淡如在《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一書中所描述的富有的境界。吳淡如強調,富有不是一個固定的金額,而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培養的能力。它不完全取決於你的起跑點,而是取決於你的選擇和努力。
日期:2024-04-16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指定的準閣揆卓榮泰,周二(4/16)進行「賴清德新任內閣人事第三場發佈會」,公布包括準經濟部長郭智輝、準數位發展部長黃彥男、準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準國科會主委吳誠文、準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準工程會主委陳金德。這波閣員最大亮點,是準經濟部長郭智輝為崇越集團董事長,相當熟稔半導體、光電、太陽能等產業;準國科會主委也在IC設計、半導體生產領域有一定角色,更曾在年輕時擔任過台南巨人少棒隊的主力投手。卓榮泰期許六位準閣員「強強聯手、發揮專業、放眼未來、立即行動」,也為政府機關與公共領域導入技術創新、服務創新與數位創新。他允諾經濟發展固然是社會繁榮的指標,公平分配更是文明國家象徵,新內閣會將這兩句話放在心裡。
日期:2024-04-16
你有聽說過「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嗎?理財投資對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想要早日達到「財富自由」就不能僅期待錢從天上掉下來。當然,每個人都夢想著能夠一夜致富,希望有一天能自己是樂透彩頭彩得主。然而,根據統計分析,中頭獎的機率大約是1400萬分之1,也就是只有0.0000072%。與其期待自己是那位千萬分之一的幸運兒,倒不如按部就班、腳踏實地的進行投資理財會更好!
日期:2024-04-16
民進黨地方公職改選起跑,新北市立委蘇巧慧週一(4/15)在黨內3個派系的民代的陪同下,前往地方黨部登記參選黨部主委。前立委余天也在同一天上午由幕僚完成參選登記,被解讀為替同派系的潛在人選角林右昌逐新北市長鋪路,讓綠營2026年百里侯之爭傳出煙硝味。
日期:2024-04-15
大學該念什麼科系才有出路?相信這是不少學子心中的疑問,一般人對於數學系,常有「無用論」的迷思,實際上真是這樣嗎?根據人力銀行調查指出,數統人才其實出路頗廣,主要分布在4大產業以及5大熱門職務。以案例中41歲、私立大學應用數學系畢業的建良來說,目前擔任專案管理師,目前年薪站穩120萬。另一位畢業自台大數學系的沙先生,已經在金融業工作4年,年薪也有百萬。
日期:2024-04-12
藝人黃子佼深陷兒少性影像風暴,各界關注性勒索與性私密影像議題。社群媒體巨擘「臉書」(Facebook)母公司Meta周五(4/12)宣布測試新的防護工具,將在旗下Instagram訊息中測試「裸露影像防護」功能。首先,為避免青少年與不想要或有害的人互動,Meta預設更嚴格訊息設定,防止未聯繫過的陌生人直接傳送訊息。其次,Instagram將測試全新「裸露影像防護」功能,在偵測到裸露影像後將模糊處理,其中未滿18歲青少年訊息設定將預設開啟。Meta說明,該功能不僅將防止用戶直接看到陌生人寄送裸露圖像的性騷擾,也鼓勵人們在發出自己或分享他人裸露影像前審慎考慮。此項功能在完整測試後,將推廣至台灣正式上線。
日期:2024-04-12
一個有學習障礙的人,在閱讀和書寫文字都困難的情況下,如何背劇本、誦唸台詞,甚至成為好萊塢中最為人所熟記的實力派女配角?她,正是患有失讀症(Dyslexia)的美國非裔女演員——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或許大家對於史班森的名字不甚熟悉,但多部電影都能看見她的身影,是令觀眾印象深刻的配角,她的形象也總能讓觀影者感受到暖意(除了《恐怖大媽》(Ma)),多年來被業界視為最佳綠葉,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演員之一。奧塔薇亞·史班森(Octavia Spencer),或許是在逆境中翻轉的最好詮釋;她撕下種族與性別標籤,克服身心先天上的困境,如同電影《關鍵少數》(Hidden Figures)中的Dorothy Vaughan,終究能在屬於自己的領域大放異彩。
日期:2024-04-12
有些父母因為孩子繭居在家或長期的家暴問題,最後束手無策才來諮詢,其中有很多人隱約知道「自己的育兒方法可能不適合孩子」,卻還是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
日期: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