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寫給台港的情書很感謝今周刊出版社與野島剛先生的邀請,為這本新書《中國的執念》寫推薦序。接到這個邀約,我一口就答應,因為我知道野島多年來在中國、台灣及香港都累積豐富的留學、生活及採訪經驗,對三地的政治、文化與社會議題,涉獵很廣也很深,他一定可以言之有物,寫出超乎大家預期的內容與觀點。
日期:2023-08-29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2019年與2023年,連續兩次宣布參選總統,使鴻海自然成為政治新聞的焦點。繼郭台銘周一(8/28)上午宣布正式參選,並要尋求連署後,鴻海中午發布最新聲明,強調「鴻海不會參與政治活動,但會致力推動永續經營,讓公司可以基業長青。這就是鴻海集團的DNA」。不過就在郭台銘喊出願為兩岸和平犧牲「中共可以沒收」等言論,鴻海周二(8/29)放量走跌,開盤10分鐘就爆出超過2萬張大量、跌幅逾2%最低來到105元。
日期:2023-08-29
今周刊編按:近期日本排放氚水事件引發南韓與中國大陸民眾非理性囤鹽,台鹽罕見連兩日發出聲明表示,面對週邊國家因非理性因素造成食鹽市場波動,台鹽亦表示通霄精鹽廠產能足以供應全台民眾食用所需,呼籲民眾切勿人云亦云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與囤鹽。台鹽說明,國內食鹽市場需求約為每年10萬噸,台鹽公司所屬通霄精鹽廠原在國營專賣時期即負責供應民生食用鹽之需求,其設計產能即以每年10萬噸為規劃,即便鹽品自由化後產量降低至約7萬多噸,但仍能隨時因應市場變化,提高產能供應國內民眾所需。台鹽並補充,由於目前正值傳統中元檔期食用鹽銷售旺季,各項食用鹽品所備庫存均已於七月底前因應普渡祭祀所需適度提高,目前各大通路備貨與供應與過往相較皆屬正常。台鹽肩負穩定民生用鹽責任,定期向經濟部回報大宗民生物資的安全庫存量,且具備緊急生產備貨能力,以因應市場需求,確保國內食用鹽量足及質優,維護民眾生活無虞、健康無虞,請民眾放心。台鹽(1737)上週五(8/25)股價漲停,來到37.45元,創18年來新高,成交量逾8000張。而周一(8/28)以40.2元開出,最高來到40.5元,創下2004年9月以來的新高,漲幅8%,盤中爆出超過2.7萬張大量,不過漲勢出現收斂,收盤上漲0.1元,為37.55元。
日期:2023-08-29
2024總統大選上演藍綠白激戰,不過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近來動作頻頻,各地奔走倡議「主流民意大聯盟」,是否會獨立參選導致「4腳督」局面出現,備受外界關注。郭台銘周一(8/28)上午10時在總統府對面舉行記者會,正式宣布以總統參選人身分,投入2024總統大選,以獨立參選人身分進行連署,而郭台銘也公布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黃士修。至於外界關注的副手人選,郭台銘說,心目中已經有人選,時機到了一定會向大家報告。
日期:2023-08-28
近日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陷入困境,因信用卡雙巨頭萬事達卡(Mastercard)和Visa停止了與該公司的合作,對於處於熊市的加密貨幣圈帶來了不小影響。據彭博社報導,萬事達卡和Visa已經決定不再與幣安合作,這表明傳統金融機構對於涉及加密貨幣的合作變得更加謹慎,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審查以及加密行業內對財務合法性的疑慮,這兩家國際發卡組織的舉動引起了全球幣圈熱烈討論。
日期:2023-08-28
我屬於比較幸運的小孩,出生在中產家庭,從小到大沒怎麼為錢煩惱過,也有機會出國讀書,看看這個世界,體驗不同的文化。但同時,和大部分國內長大的小孩一樣,我也並沒有接受過太多關於金錢方面的教育。小時候爸媽會告訴我:錢的事情你不用管,你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找份好工作,你就會賺到錢,擁有好生活,至少是安穩的生活。於是,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就能賺到錢,便是我對於金錢的全部認識。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要這麼做,也從沒有人告訴過我什麼是投資,對財富的概念也並不明確。我理解的收入,就是直接和薪水畫上等號。
日期:2023-08-28
引壽險資金進入公共建設投資這個星期五,由壽險同業公會理事長陳慧遊及副理事長莊中慶邀請國內壽險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到台南,大家透過實際參訪,座談會,聽簡報的方式,並邀請台南市長黃偉哲,副市長趙卿惠一起來出席,介紹台南市的投資機會,這是國內壽險業的初體驗,也許是一項可以積極推動的新方向。
日期:2023-08-27
駐新加坡代表處8/25發布《台灣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英文手冊,提供新加坡產官學研界暸解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現況及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要地位,希望能促成新加坡企業及跨國企業到台灣投資與合作,包括三個面向:加入台灣半導體產業核心聚落、開發台灣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快速成長的市場、及建立營運與研發中心以開拓快速成長的亞洲市場。
日期:2023-08-26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8-26
從「錯身而過」到「彼此共鳴」我從二○一四年左右,就開始思考是否應該透過台灣及香港,去理解現在的中國。該年,台灣的「太陽花學運」與香港的「雨傘運動」相繼發生,民眾試圖阻止中國影響力滲透的行動浮上檯面。
日期: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