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編按:美國國務院在上週四(2/13)更新官網的美台關係現況,刪除美國長年來的立場「不支持台獨」,新增期待兩岸分歧能以「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新版內容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語氣更強,還提到台灣與五角大廈的合作。針對變動,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週日(2/16)表示,美方政策未曾改變,始終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AIT強調,美國會定期更新對台政策內容,反映雙方非官方關係的最新發展,且美方認為中國是當前影響台海和平的主要因素,這一點不容忽視。外交部長林佳龍也表示,歡迎相關內容所展現對台美關係的支持與正面立場,並感謝新任川普政府持續恪守《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展現對於台海和平穩定、台美經貿科技夥伴關係、以及台灣國際空間的重視。「文字內容正面友我,反映台美緊密友好的夥伴關係,也注意到美方強調持續關注台海和平與穩定,反對片面改變現狀,期待兩岸分歧能以和平方式解決,也重申依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的安全承諾」。林佳龍重申,台灣會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與經濟及社會韌性,堅定守護家園,同時深化與美國等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共同促進台灣及各國的共同利益與人民福祉,以及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針對美國務院的動作,軍事專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列出3點分析如下:1、台灣未來不是僅由在臺灣2300萬台灣鄉親所能決定,而必須in a manner acceptable to the people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這算不算從不支持臺獨轉化到反對臺獨?確實具有討論空間。2、美國國務院正式確認海峽對岸對於台灣未來有發言權。3、其實這些政策論述算不算是對「兩岸互不隸屬」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互不隸屬」間接駁斥,其實亦有值得討論空間。
日期:2025-02-16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今天表示,中國常說台灣是他們的內政,與他國無關。國際社會對此的回應是:「不,這是我們的事。」過去4年,美國成功讓歐洲大西洋地區更加關注台灣。布林肯(Antony Blinken)即將因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明年1月下台而卸任。他自2021年隨拜登上任,是拜登政府主掌外交事務的舵手。
日期:2024-12-19
(今周刊1460)尹錫悅自殺式的戒嚴令,得罪了重要美日盟友,也重創了「美日韓三邊聯盟架構」。朝鮮半島風險暴增,威脅台海安全,卻又帶給台灣再次擴張的歷史機運。
日期:2024-12-11
美國總統拜登17日透過聲明,將以色列擊斃巴勒斯坦武裝團體哈瑪斯領袖辛瓦(Yahya Sinwar)類比為2011年的歐巴馬總統下令狙殺凱達組織首腦賓拉登(Osama Bin Laden)一事,拜登稱辛瓦之死對以色列、美國和全球而言都是美好的一天,促中東結束衝突達成和解。
日期:2024-10-18
「東南亞五小龍」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速的區塊,美國與中國都拚命拉攏東南亞國家,供應鏈移轉也正在加速,展現萬馬奔騰的熱鬧景象。
日期:2024-08-21
越南在慘烈的貪腐鬥爭後,選出了領導人蘇林,他一生都在神祕的公安部工作,外界對他所知甚少,蘇林會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翻版,還是擁抱歐美市場經濟的改革者?
日期:2024-08-14
白宮示警伊朗將於本周攻打以色列,而烏克蘭此時也跨境反攻俄羅斯戰,國際緊張情勢還不只這兩區,事實上,南海風暴也正在中、菲兩國測試底線中一步步點燃。菲律賓、美、加與澳洲4國,在8月7、8連兩日在南海首度進行海空聯合軍演;中國解放軍則同日在與菲國有主權爭議黃岩島附近戰鬥巡邏;但緊接著,菲國海岸防衛隊與越南海警司令部船艦9日破天荒在馬尼拉灣口聯合演習。
日期:2024-08-13
委內瑞拉從南美洲最富有國,一路集體走向全國赤貧的墳場;十二年來,帶領兩千多萬人民「奔貧」的威權總統馬杜洛,還能再有六年任期嗎?
日期:2024-08-07
(今周刊1440)F-16戰鬥機即將交付烏克蘭,俄烏戰爭瀕臨停火談判或升高衝突的決戰點,而總是批評歐洲的川普當選機率升高,更讓地緣政治衝突失控的風險大增。
日期:2024-07-24
賴清德總統日前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針對外交、兩岸關係、半導體產業及國內經濟發展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日期: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