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成式AI市場規模快速成長,調研單位指出,今年將達400億美元,2030年可成長至1.5兆美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軟體技術研究院(以下稱資策會軟體院)長期聚焦前瞻技術研發與宏觀生態布局,日前舉辦「2024 STI TECH DAY」論壇,聚焦「生成式AI驅動數位生態大未來」與「AI創新共舞.學研合作成果分享」2大主題,邀請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AI技術的發展趨勢與布局,引領企業超前部署,讓生成式AI成為刺激創新與效率提升的催化劑。
日期:2024-11-21
今年下半年以來,高股息 ETF 聲量一個月比一個月還要差,今年同期大盤漲 29%,可是高股息 ETF沒有一檔是贏過大盤的,而且有不少還遠遠落後,為什麼會這樣呢?
日期:2024-11-19
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體育中心在周一(11/11)晚間發生駕駛越野車衝撞行人案件,截至11/12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傷,廣東省和珠海市調派數百名救援人員開展緊急救治。嫌疑人是一位62歲的離異男子,在駕車逃跑時被警方控制,但因他在車上持刀自殘致頸部等部位嚴重受傷後昏迷,目前仍在救治之中。珠海市警方初步查明,案件是樊某對其離婚後財產分割結果不滿而引發。該案件因造成的傷亡人數眾多,為多年以來所罕見,令人十分震驚。
日期:2024-11-13
暌違4年,最擅長顛覆既有規則的川普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國會選舉共和黨也明顯占上風,確定奪回參議院多數,並可望在眾議院維持過半席次,這意味著川普政府至少有2年時間,得以完全執政之姿,推動優先政治議程,川普霸氣宣示「這將成為美國真正的黃金時代」。
日期:2024-11-13
(今周刊1456)暌違4年,最擅長顛覆既有規則的川普即將再次入主白宮,儘管誓言要為美國打造黃金時代,但對內,他要面對高漲的物價與近半數選民的嫌惡;對外,則有幾場不易收拾的戰爭。川普能怎麼處理亂局?台灣又將如何受到影響?
日期:2024-11-13
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所長黃勢璋指出,川普回鍋白宮對於美國政府的財政及經濟展望,都不太樂觀,影響不只在金融面,還可能擴及總體經濟及社會面。他觀察,目前美國政府的舉債上限已經不低,過去幾年屢次傳出行政部門因「無米之炊」而面臨關門危機,且下一屆川普政府上台後,舉債極可能繼續推高,這不僅可能使國家債信評等面臨調降壓力、貧富差距拉大而造成社會更不穩定,甚至還可能重新啟動通膨怪獸。無巧不巧,這次民主黨在美國大選落敗,以及今年英國大選換人(也換黨)當家,選民不滿通膨惡化都是重要因素。
日期:2024-11-08
編按:從政 44 年,83歲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因其在政治界的調解能力而被稱為「喬王」,原本已退休淡出政壇的他,最近突然推出「溝通協調」線上課程,分享他在談判和協調方面的秘訣,重新引起熱議。許多網友看到此課程第一直覺還以為是玩笑或詐騙,沒想到竟真是王金平本人開設的課程,紛紛表示實至名歸「他在這方面確實非常厲害」。依據平台數據,課程開放預購一週內,已將近3000人報名。王金平擔任立法院長 17 年中,主持過 799 次協商,成功率高達 77%。被前總統李登輝稱為「最能解決問題的人」,更在太陽花學運居中協調,讓事件和平落幕,被大家稱為「政壇公道伯」。本文摘自鏡文學出版《子彈與玫瑰:十年訪談,三十場對話,十萬個為什麼》,原文刊自《鏡週刊》第129期(2019年3月20日)
日期:2024-11-06
日本幸福企業的典範:再春館製藥所來到熊本,除了考察台積電設廠效應,有團員大力推薦一定要來參觀日本低調卻又知名度很高的生技公司,這家公司的名字叫再春館製藥所,想必大家都很少聽過。
日期:2024-11-06
全球抗生素抗藥性問題在新冠疫情後激增,超級細菌已成全人類健康最大隱憂。被美國感染症醫學學會列入超級細菌黑名單的碳青黴烯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CRAB),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加護病房的個案中,具有CRAB比率竟超過七成,即每十人感染CRAB其中七人在使用現有抗生素治療就面臨很大的困難。事實上,抗藥性細菌感染不是只出現在加護病房,只要進入醫療院所場域接受治療,舉凡人工關節置換、白內障手術、植牙⋯⋯都有可能發生。也因此,抗藥性細菌感染又被稱為「沉默的疫情」(silent pandemic),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研究,全球2019年有一二七萬人因抗藥性細菌感染造成直接死亡。國際藥廠又因無利可圖,使得新型抗生素研發挑戰日益加劇,縱使研發成功,由於台灣對於抗生素的給付機制,使得廠商願意進入台灣市場的意願更低。抗藥性細菌感染根本是國安級的問題,今天不積極處理,明天將更無藥可用。為此,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在2024年10月12日主辦、社團法人感染管制學會、中華民國重症醫學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協辦「2024台灣感染管理高峰會」一起針對細菌抗藥性(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以下簡稱AMR)議題進行討論並找出解方,希望促使政府、醫療人員與社會大眾重視並採取行動。
日期:2024-11-06
「吃飯?吃麵?哪種比較容易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表示,對亞洲人而言,主食幾乎多會選飯或是麵,可是為什麼吃飯會比吃麵較不容易肥胖?
日期: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