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價費率審議會後,做出4月起電價不調整的決議!經濟部次長賴建信周五(3/28)指出,審議會考量國際關稅變化與地緣政治風險,可能引發國際經濟及物價波動隱憂。因此,審議會委員慎重看待電價對物價的影響,決議本次電價不調整,也建請經濟部全力爭取立法院支持撥補台電預算,穩健台電財務體質。
日期:2025-03-28
舒爾茲畢生投入不確定性與風險的研究,並因選擇權定價研究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如今,面對市場震盪、地緣政治變局與AI熱潮,他依舊以冷靜與洞察力剖析當前局勢。
日期:2025-03-19
全面迎接「川普2.0」,美國政府陸續與多國展開談判,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周五(2/21)重申,盼政府能協助成立國家隊,不要讓企業單打獨鬥,也期盼台灣能透過總統賴清德日前提出的「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擴大國際合作,為全球科技與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對於全教總與朝野立委呼籲勞動節、教師節都列為國定假日放假,吳東亮笑回以企業主身份來講,「放假當然是合理,但不要過頭」,也應與世界各國或產業競爭對手國來比較,希望能理性地探討此議題。
日期:2025-02-21
「川普新政」為全球帶來不確定性,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形容,川普態度簡言之為「全世界都虧欠美國,中國欠最多」、「 對外加稅,對內減稅」,及不支持近岸外包、不容忍貿易赤字上升、不支持補貼政策、不支持對外結盟、不相信氣候變遷等「五不」。劉大年認為,不論是川普或拜登當政,美國都堅信如今中國是全世界唯一能在綜合國力上,能與美國競爭的國家。台灣要注意的不外乎應對提升關稅、改善貿易失衡、增加對美軍購與投資,但都應試圖勇敢地向美國提出更多符合台灣利益的需求。對於川普新政的挑戰,工商協進會常務理事潘思亮認為「這是一個機會」,就看如何與美國談到很好的「deal」。他建議台灣能成立一個國家隊,不只談半導體,也包含國防需求等,來和美國政府整體談判,勿讓企業單打獨鬥(指與川普談判)。
日期:2025-02-18
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周一(16日)上午揭幕的行政院第12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引言時指出,他認為多功能機器人及無人機,將是台灣在AI大趨勢下的兩大機會,因為我國掌握了晶片製造能力,也有硬體廠商及應用場景。 他也不點名透露,近期與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交流時,對方提到未來努力方向將是「多功能的機器人,而不是汽車,而最擔心的就是買不到晶片」。
日期:2024-12-16
行政院長卓榮泰周二(11/26)首度參與工商協進會「工商早餐會」。談及能源政策,卓揆再度掛保證未來供電餘裕。至於非核家園後下一步,卓揆重申不會自外於全球新核能技術,只要能確保核能安全、核廢料處置與全國人民共識三情況下,政府保持開放態度。會後,媒體問如何回應卓揆呼籲工商界響應軍工教加薪3%,提升勞工薪資、福利。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回應,包括台新銀行在內等大企業會員,加薪幅度都不少於3%,他絕對支持企業獲利後和員工分享,但若有些中小企業比較辛苦,盼政府能有所考量。有媒體問台灣隊於12強賽獲得有史以來首個棒球國際賽冠軍,有人呼籲將11/24訂為國定假日「國家棒球日」。吳東亮直言不諱地笑回「這若問到公司老闆,回答當然很清楚」,相對於國際,台灣「放假是已經很多了」,他認為應該要紀念,但不一定要放假。
日期:2024-11-26
在山陀兒颱風侵台前夕,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周一(9/30)壓線登場。在考量物價、產業競爭力等因素下,經審議會各界代表討論,決議這次住宅、小商店(約1452萬戶,占95.2%)累進電價各級距不調整;此外,民生內需產業,食品(含加工及零售)、攤販集中市場、量販店、超商及超市凍漲。上述電價維持平均每度2.77元。至於各界關心的產業用電,為合理反映成本並兼顧產業競爭力,經審議會考量物價後,平均調漲12.5%,從每度平均3.81元調漲為4.29元。經濟部強調,我國產業電價仍低於日韓工業電價,同時針對用電或產值衰退的產業,採凍漲或減半調漲。因決議時間隔日就是10月,因此新版電價費率預計10/16生效。
日期:2024-09-30
今年4月電價曾全面調漲,但台電2024年前7月合計虧損已達529億元,累積虧損4,348億元。政院補貼之千億活水仍未明的狀況,台電預料將提出工業電價漲14%的方案。攸關民眾生活的民生電價,能否凍漲呢?2024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於本周三(10/2)登場,展覽匯聚480家企業、1,625個攤位,規模較去年成長30%。展覽將聚焦創能、儲能、節能三大核心領域,完整串聯再生能源供應鏈。1、電價審議會登場 民生電費能凍漲?2、2024能源週登場 各界聚焦年底碳費上路3、新任日相石破茂上任 亞洲版北約能成真?
日期:2024-09-30
(今周刊1443)2025年,能源轉型4大目標驗收在即,非核將成真,減煤、增氣、展綠卻陷入瓶頸,當缺電與減碳焦慮雙雙襲來,「返核」聲浪再起,台灣能源政策該走向何方,又得付出哪些代價?這是政府、企業到個人都必須務實思考的問題,你我終究得權衡利弊,做出取捨。
日期:2024-08-14
隨著台積電在日本設廠,引發了一股「台商淘金熱」,台資銀行也嗅到了商機,紛紛搶進日本市場,希望能在這片土地上開拓新的成長動能。
日期: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