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工具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工具共有7695項結果
政治社會

釐清資產負債後 未來財務規畫更為關鍵 避免悲劇重演 台鐵公司化不能再拖

2022/4/21編按:立法院今排定審查台鐵公司化草案,但考量交通部和台鐵工會對內容尚未達成共識,加上工會可能發動五一勞動節不加班行動,多數立委提出程序問題,籲交通部和工會先溝通再審法案。交通部長王國材強調,有把工會版本和行政院版本做對照,目前「已有腹案」。雙方提出的版本究竟落差在哪裡?《今周刊》在1319期曾以專文比較交通部和工會各自提出的版本,也訪問多位財務和交通界專家進行深入剖析。

日期:2022-03-30

政治社會

讓臺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 僑委會《部長講堂》邀客委會楊長鎮主委暢談族群主流化

臺灣首部海陸腔客語大戲「茶金」,播出後佳評如潮,劇中透過臺灣茶撐起經濟半邊天的輝煌時代,以客語穿插、帶入浪漫臺三線的歷史場景,掀起客家文化敘事新浪潮,甚至讓更多人對客家文化產生關注,客委會作為這部時代劇的幕後推手,功不可沒。究竟臺灣客家發展與海外客家交流現況為何?僑委會《部長講堂·與僑胞有約》直播單元,特別邀請客委會主委楊長鎮深入剖析。

日期:2022-03-30

理財

「金豆豆理財」正夯!年輕人投資新寵 瘋買黃金抗通膨:少喝幾杯奶茶就能買一顆

近期股市動盪讓投資人尋找避險的投資標的,保值的黃金就成為了許多人理財選擇之一,據陸媒報導,現在買黃金有年輕化的趨勢,甚至成為了年輕消費族群間的投資新寵,讓「金豆豆理財」旋風正在中國襲捲開來。

日期:2022-03-30

國際總經

「一手喊多,一手大賣」 外資狂砍台積電41萬張真的看空嗎? 一文解讀瘋狂倒貨的背後真相

「外資狂賣台股5000億,瘋狂倒貨!」「外資看空台積電!」聳動標語令投資人冷汗直流。外資跨入台灣資本市場將近40年之久,更是一路推升台股的重要推手;但40年來,多數人都還是不認識它的運作機制;如果這波外資「狂賣」,其實是台股市值大增後的重新調整,所謂狂賣也只是小賣手上總持股的「2%」,投資人還需要這麼驚慌失措嗎?搞清楚外資券商的運作,不盲目跟從與焦慮,這是投資台股重要的一課!

日期:2022-03-30

勞保勞退

退休未必要有1000萬!做「這2件事」不工作就能安心秒退 大咖理財達人揭「月領6萬」秘訣

退休後的生活,須準備好多少錢才夠、才安心?是1千萬、2千萬,還是更多?不少屆齡退休的人,開始思索這個攸關未來的課題。為了避免到老沒錢可用,建議大家退休金的規劃最好愈早愈好,也能滾出更充裕的資金。不過,退休金到底要存多少才最理想?有理財專家表示,只要做到「這2件事」,往後不工作也能安心退休,甚至再傳授退休後還可月領6萬元的秘訣!

日期:2022-03-29

台股

懶人包》友達、長榮...減資股價一定跌?6種減資原因一次看,圖解「減資股」背後不能說的祕密

近期繼長榮、國巨之後,友達昨(28)日跟進宣布現金減資及股利政策,2022年將配發288.2億元,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減資每股退還2元,合計每股配發3元,先配發現金股利後再減資,主要是考量對股東稅負有利。近幾年常常看到企業在進行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瘦身才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發股利避稅減資、有些公司是為了彌補虧損而減資、有些公司甚至是惡劣的先減資再增資!?公司減資到底是為了公司好,還是圖利特定人?今天就教大家如何解析減資背後的實際用意,除了不當冤大頭,說不定還能找到轉機股喔!接下來文章將分成2個段落:1. 何謂減資?2. 減資的6種原因?股價反應?

日期:2022-03-29

保險

首宗跨集團產壽險合作!中壽攜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策略聯盟 1.5萬業務員賣壽險也賣產險

國內首宗跨集團產壽險合作正式展開,新安東京海上產險與中國人壽今(29)日正式宣布成立策略聯盟,共同擴大保險服務範疇。由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提供中國人壽業務員開辦產險商品及理賠等訓練課程,並輔導登錄產險證照,讓1.5萬名中國人壽業務員除了壽險商品外,也可提供客戶產險商品,兩者未來將在售與服務上形成策略夥伴。

日期:2022-03-29

稅制

高資產人士的資產如何安心傳承且合規節稅?

​美國政治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曾說:「世事無常,只有死亡跟繳稅例外。」高資產人士該如何看待資產傳承呢?首先可以思考是,在「稅務面」,如何合規的降低或延緩稅負成本?除此之外,亦應思考在「非稅務面」上,如何預防家族紛爭?如何確保財富傳承之後,仍然能夠保全資產?

日期:2022-03-29

教育

勞資爭議難解,如何避免走向「罷工」之路?

該如何找回修復關係的正向衝突,相互理解、獲得更好的回報?

日期:2022-03-29

職場

全公司禁止使用電子郵件 竟能提升遠距工作效率的原因為何?

如何善用數位工具,維持遠距工作效率?

日期: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