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議長國民黨籍周典論涉違法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參選總統收購連署書,屏檢調查,議長周典論涉出資500萬元交付給潮州鎮長周品全、鎮長司機陳亮源,以每份連署書500元對價,要兩人搜集連署書,且向「老鼠會方式拉人連署」。屏檢依違反總統選舉罷免法起訴周典論。屏東地院今年7月審結,今下午兩點半一審屏東地院宣判,違反總統副總統選罷法第87條第1項第2款,判處4年有期徒刑、併科罰金500萬元、褫奪公權6年。可上訴
日期:2024-08-27
近來墾丁觀光人潮大減再度成為熱議話題,包括食物高價、房價昂貴等招來不少批評,也連帶讓該地觀光業逐漸沒落,不少人直言「國旅就是這樣被玩壞的」。近日,有YouTuber親自前往實測當地物價,驚訝表示「六片櫛瓜居然要價100元」,墾丁話題再度延燒,當事業者也出面喊冤,經菜販實際秤重,坦言「6片100元」真的有點貴。
日期:2024-08-24
夏末秋初是虎頭蜂活躍的季節,民眾戶外活動時要格外小心。台東浸水營古道就發生虎頭蜂攻擊事件,一支來自屏東的20人登山隊,前往台東的浸水營古道健行,遭到虎頭蜂圍攻,造成2男1女螫傷,其中41歲洪姓嚮導因遭蜂螫情況嚴重,前胸、背部及頭部被螫逾百針,打了3劑強心針後一度正常恢復意識,但送醫後仍陷入昏迷,搶救後於週五(8/23)凌晨宣告不治。由於該登山隊為立委鍾佳濱屏東服務處所舉辦的志工團登山活動,鍾佳濱服務處表示,帶領活動的服務處同仁不治,將全力協助處理善後事宜。今周刊曾報導,在臺灣常見有7種的虎頭蜂,夏末秋初時是入冬前蜂后孵化的關鍵時期,為了保衛家園,此時也是虎頭蜂攻擊性最強的時候,再加上虎頭蜂的刺本身沒有倒鉤,可以重複叮刺,因此才成為了登山客口中「台灣山林最恐怖的傳說」。
日期:2024-08-23
823戰役勝利滿66周年,總統賴清德周五(8/23)前往金門,主持任內首次「823戰役勝利追思祭悼典禮」。他感念所有參與823砲戰、為國捐軀的英雄,並向在場共進午餐的參戰軍士官兵、陣亡將士遺族致敬。賴總統強調,大家要傳承「823砲戰精神」,並提出「決心、團結、和平」三大訴求。他說,若非當年所有參戰者決心團結一致,「不妥協、不受分化」打勝仗,台灣不可能有今天。賴總統強調,面對中國威脅,「我們不必憂讒畏譏,我們就只有一個目標:捍衛國家主權、維護民主還有2350萬人生命財產安全」。
日期:2024-08-23
8月1日一輛停放在韓國仁川廣域市某公寓地下停車場的賓士EQE發生了火燒車事故,造成周遭140多輛汽車被燒毀,同時也引起社會大眾對於電動車的疑慮,而事發當時更有媒體直指該輛純電車是搭載中國寧德時代電池,但賓士韓國分公司隨後不久便澄清電池製造商為孚能科技(Farasis Energy)。
日期:2024-08-17
谷歌(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日前在史丹福大學演說引發爭議。談到谷歌與OpenAI的競爭,他直言「遠端工作政策」是導致谷歌落後的關鍵,並以馬斯克與台積電為例,指他們都將「員工逼很緊」才能維持強大競爭力。雖然施密特事後道歉,但科技媒體認為,從他的言論可以窺見矽谷菁英「默認卻不敢大聲說的實話」。
日期:2024-08-17
永續已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顯學,其中以民眾每天都會接觸的超商推動永續最為積極。統一超商旗下關係企業7-ELEVEN、星巴克、黑貓宅急參與今年的亞太永續博覽會,並打造全場最大展場。7-ELEVEN今年以「日常碳」為策展主題,統計光是2023年減少一次性飲料杯所堆疊的高度就等同於3.1萬座的101大樓。
日期:2024-08-09
今周刊今(8/5)舉辦第八屆能源轉型國際論壇,邀請國內外太陽光電業者交流,席間業者多半指出,雖然台灣光電投資潛力高,但土地取得難、行政流程久、法規阻礙多,恐怕都是拖延光電進度的重重阻力。
日期:2024-08-05
成大考古系教授率隊在屏東縣霧台鄉踏查魯凱族好茶舊社聚落,進行文化研究,日前凱米颱風來襲,家屬4天聯繫不上因而報案,屏東縣消防局7/28出動空勤和特搜聯合救援,找到4人,但他們表示很平安不願下山。直到8/1感冒沒藥吃才願意下山,遭網友批評「把直升機當Uber」,然而根據空勤總隊估計,黑鷹直升機出勤不算人事成本每小時約20萬元,對於教授的救援飛2趟搜救成本至少80萬元起跳。對此,屏東消防局以有急需撤離及就醫的必要性,不收取搜救費用也不開罰。出動救援山難,飛行成本有多少?今周刊曾於2020年報導,當年為山林解禁1周年,統計空勤總隊出勤救援山難次數增加1倍,飛行成本也增加3200萬元,以救援時數換算每小時成本將近20萬元,一趟救援就要花上百萬元。
日期:2024-08-04
交通部公布最新交通事故資料,2024年1至5月共發生16萬249件交通,造成1,193人死亡。其中,行人累積死亡人數達160人,比去年增加了4人,約成長2.6%。交通部長李孟諺說明,數據顯示行人死亡前5大肇因,第一名是行人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第二名是車輛未依規定停讓行人。未來會針對行人加強宣導,並盤點道路設計,是否有馬路過長,行穿道不足的狀況。
日期:2024-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