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就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就已共有4551項結果
全台防疫報導

不能用買的? 3個原因看台灣為何靠「捐贈」才能有疫苗

美日兩國為何要致贈新冠疫苗給台灣?近日各項報導出爐,有的說是日本感謝台灣在311地震時曾經伸出援手,針對美國則認為台灣是美中對抗的最佳盟友。不過若是排除這些外交因素,台灣並不是第三世界落後貧窮國家,為什麼會「淪落」到需要靠兩大國際盟友來捐贈疫苗?三大因素都和國際疫苗的搶購息息相關。

日期:2021-06-11

全台防疫報導

藝人、工商大老、主播優先接種?疫苗「特權名單」曝光掀譁然 郭子乾、詹宏志致歉

台灣疫苗特權搶打風波越演越烈,除了台北市「好心肝」診所被證實違法施打疫苗,後續各界也爆出多起特權接種事件,今(11)日更流出一份超越藍綠的疫苗「特權名單」,裡頭不乏有工商界大老、藝人、主播、媒體企業主及名嘴。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反問,「好心肝名單到底有多少?」並表示「會再和法務單位研究」而藝人郭子乾、PChome董座詹宏志也於稍早發致歉聲明。

日期:2021-06-11

全台防疫報導

首例!醫師染疫因「快樂缺氧」到院前即死亡 指揮中心:7天前已施打過AZ疫苗

國內每天因染疫而死亡的人數持續增加,如今傳出一名三重的醫師也因為確診導致死亡;該名醫師據了解染疫發病前,有接種過AZ疫苗。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透過媒體報導,才得知這樣的事情,會再去做進一步的了解。

日期:2021-06-10

理財

利基型DRAM價飆71% 供應鏈受惠解析

記憶體供不應求態勢未歇,標準型DRAM產品才剛漲完,利基型產品又接續強漲。而模組廠更是早做準備,喜迎獲利成長期。

日期:2021-06-09

政治社會

背景起底》中國巴菲特、製藥女神、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領軍 那些中國生技「海歸」們 如何在台灣插旗拓版圖?

近五年快速崛起的中國醫藥產業,積極在全球攻城掠地,也將版圖踏進台灣,除了此次BNT疫苗的大中華區代理上海復星以外,還有幾家中國藥界新星,也開始在台灣布點活動。他們手握台灣市場代理權,來勢洶洶。以下是幾家攸關台灣新藥的中國公司,他們的發展與崛起,是台灣的借鑑,亦是一記他們已然進逼台灣的警訊。

日期:2021-06-09

政治社會

產能與國安的保衛戰 產、官、軍、醫火速協調 護國群山拚自救 30小時快篩總動員

竹科,台灣半導體產業發源地,首次敲響了疫情警鐘。六月一日,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爆發兩名竹南廠移工確診,緊接著,其他三家大廠,也陸續有員工染疫的訊息傳出。

日期:2021-06-09

焦點新聞

試營運業績躍升7倍! 百貨業強推電商「抗疫」 一個關鍵讓大家願意買單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28日,往年此時正是百貨業者年中慶檔期,沒想到碰上本土疫情擴大。百貨業者除了調整營業時間、自主停業,更紛紛推出自家電商平台,把百貨檔期由實體搬到線上,力求在疫情下殺出生路。不過,電商經濟當道,百貨電商能靠什麼取勝呢? 產業分析師認為,消費者的「品牌認同」即是最大賣點。

日期:2021-06-08

政治社會

染疫不一定死,沒錢全家都要死!最後一餐送給醫護,回頭熄燈全店出清...疫情下掙扎求生的餐飲業

這周,看著台鐵的返鄉車票消息,先是大量訂票後出現大量退票,心情非常複雜。

日期:2021-06-08

全台防疫報導

100元快篩試劑自己篩!AZ疫苗混打更好?《台灣家庭在德國》實拍如何擺脫封城困境

國內本土群聚感染未見趨緩,而國際上有許多國家都已經歷了疫情大爆發、封城後解封,又封城又解封的歷程;看看國外應對疫情的方法,或許也可以當成我們的參考與借鏡。YouTube頻道《台灣家庭在德國Taiwanese family in Germany》的Sophia,自拍影片與外界分享,自己身處在疫情之下的德國生活日常,影片中談到快篩試劑普遍化的使用、疫苗護照、疫苗是否可以混打等相關問題。

日期:2021-06-08

政治社會

3千萬劑疫苗,能讓台灣群體免疫?一張表比較7個國家「現有疫苗採購合約」:台灣是否過於保守?

過去這一段時間,除了每天關心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之外,眾人最矚目的話題,莫過於「疫苗」。疫情爆發前,AZ疫苗乏人問津,4月接種人次3.9萬人,5月初,指揮中心還為去化月底即將到期的16萬劑,大力宣導疫苗的安全與好處。沒想到,疫情來了,一切都不一樣。疫苗變成稀有物,大家情緒隨之沸騰,從困惑,為什麼疫苗還不來,到質疑,當時為什麼買這麼少,到指控,為了護航國產疫苗刻意不買,不管政治藍綠、醫界、公衛,大家都有話要說。疫苗開發過程、緊急授權使用的專業複雜,要解釋清楚,都不是三言兩語,更讓各擁立場者容易添薪加柴,釀成現在訊息量爆表的「疫苗之亂」。《今周刊 》精選10個火線問題,綜合採訪資料解答,希望在疫情失控的焦慮時刻,用證據找到理性的聲音。

日期:202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