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少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少掉共有228項結果
焦點新聞

最簡單的人口統計就能預測未來,政府卻麻木無感 人口斷崖風暴全解讀

人口警報,從沒有這麼嚴重過。如果我們的社會不盡快轉型,而是維持現狀……2027年,二分之一未念大學的壯丁得去當兵,才能滿足國防需求;2027年,勞保基金就會破產,今年已開始入不敷出;2028年,就算全台灣18歲人口全部進大學,還招不滿學生;面對斷崖式的人口負成長,台灣人必須嚴肅地重新面對我們的政策與制度!

日期:2022-08-15

台股

台股重挫需護盤?謝金河1句話回應官員 股市「共犯結構」是台灣獨有…他示警3問題須正視

台股重挫後的省思經過狂風暴雨的上半年跌勢,台股上半年下跌3933.11,跌幅18.2%,在亞洲排行第三慘,比台灣跌得多的有南韓、越南胡志明,而這個跌勢源頭來自半導體。台灣的產業結構非常倚重半導體,一旦半導體產業供需出現變化,台灣也會首當其衝。

日期:2022-07-08

話題人物

無論貧富貴賤,每個人都該吃飽!「地表最強里長」每周處理2噸麵包:沒任何條件、用悠遊卡就能領

從去年(2021)五月開始,台灣受到COVID-19變種病毒Delta大幅威脅而進入三級警戒,許多居住在南機場社區附近的弱勢住戶,因疫情受影響,無法外出至社區原有的據點取餐、用餐,眼前隨即面臨的是一場糧食危機。這讓當地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從捷運置物櫃開始發想,透過外部廠商及會計師公會的捐款之下,在南機場樂活園地擺上一部只要憑悠遊卡就可以免費領取的麵包販賣機。

日期:2022-06-27

產業動態

水泥業怎麼減碳?台泥近5年8成資本支出都投入進去,成功大減420萬噸碳排

企業ESG的實踐至關重要,甚至攸關未來人類永續發展的目標,因此近年來淨零碳排已成為企業界熱烈討論的話題,在今(17)日政大信義書院與今周刊合辦的ESG領袖論壇上,台泥總經理李鐘培也分享這五年來,台泥雖然為過去被認為是高碳排的水泥業,但在ESG承諾與減碳布局上的努力卻已遠遠超出原有的面貌。

日期:2022-06-17

國際總經

資產縮水是通膨降溫必要之惡!股債雙殺、幣圈崩潰,百大富豪蒸發上兆美元 謝金河:如溫水煮青蛙

溫水煮青蛙:資產大縮水的年代為了對抗通貨膨脹,聯準會擺出超鷹姿態,FED才升息兩碼,未來升息的路途還很遙遠,但市場對升息的強烈預期,已使得從股市、債市,甚至原物料到虛擬貨幣都出現崩跌的景象。

日期:2022-05-20

國際總經

上海封控比深圳封城更嚴重! 台廠出不了貨 海運4月中更可能塞港 但為何對航海王業績是「短空長多」?

3月28日,上海浦東率先實施封控,5日後再由浦西接棒管制,這座擁有全球最大港口的城市幾乎停擺,台廠即便生產無虞,接下來恐怕也得面對出貨的挑戰……。

日期:2022-04-06

台股

長榮、國巨減資,為何市場都是不給面子先跌再說?投資看到「減資」你必須學會聯想的幾件事

最近台股吹起減資風,如長榮、國巨等人氣股都開始減資;而資本市場對於減資的評價也好壞參半,讓許多投資新手如同霧裡看花。認為減資是利多的,不外乎EPS(每股盈餘)變高、保留現金及避稅(退回股本免課稅);而認為減資不利股東的,最大原因就是:雖然股價變高了、但是手中股票變少了。而股價是浮動的、但股數卻是自己真金白銀買回來的,萬一股價不繼續上漲,不就等於虧錢了嗎?更讓人茫然的是:即便許多投資機構或財經媒體都跳出來說「減資有好處!」,但看這幾天長榮及國巨的股價走勢,資本市場卻似乎不領情。那,到底該如何看待減資這回事呢?

日期:2022-03-23

國際總經

官方統計沒告訴你的後果:世代集體躺平 美國中概股陷歸零潮 中國新經濟心驚

海外上市的中概股,曾是創造財富與青年就業的聚寶盆,如今卻淪為落水狗,搞到財富縮水、失業大增,北京政府到底在想什麼?

日期:2022-03-23

勞保勞退

無痛存退休金》勞退分紅領快19萬的他讓人羨慕 理財達人怪老子:在你每份工作到職時,就決定「儲蓄能力」

新制勞退基金去年投資績效相當亮眼,全年獲利高達4511.1億元、收益率9.65%,其中,新制勞退收益為2836.8億元,此次參與收益分配的退休金個人專戶中,逾半數獲得金額超過1萬元,更有人拿到高達18萬9千元的分紅,究竟為何能獲得如此多的分紅?最關鍵的原因是勞工每個月「自願提繳」,專家進一步分析「自願提繳」的2大優點。

日期:2022-03-13

焦點新聞

「台灣是遠距醫療的沙漠,但有空間做!」 前矽谷創投返台打造首個線上醫療平台 只因醫師的一句話

台灣健保制度與醫療便利,但對偏鄉居民來說,生病就醫卻需要長途跋涉。過去旅美多年後返台的徐克宇,成立台灣第一個遠距醫療平台「醫生馬上看APP」,將醫療服務搬到線上,串接醫護、患者、機構等,翻轉大眾將遠距醫療當成「視訊」的印象。

日期: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