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71歲導演李安於2月9日在第77屆美國導演工會獎頒獎典禮上,榮獲終身成就獎,成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華人導演,頒獎人為李安代表作《臥虎藏龍》女主角楊紫瓊。李安致詞時幽默表示,這是他第一次戴著老花眼鏡發表感言「我想這大概就是終身成就獎吧」,並感性說道,雖已獲獎無數,這座獎項對他意義非凡,因它來自他所摯愛的同行,能在這樣困難的時期相聚,一同慶祝,令人感動。李安回憶起1995年以《理性與感性》獲美國導演工會提名,當時尚未入會的他,曾疑惑詢問主席,對方回應「我們不在乎」,並反問他為何不加入。李安笑稱,當時工會規定不允許劇組的第二餐是中餐,主席則高情商回應:「這就是你該加入的原因,因為你可以做出改變。」後來李安於1996年加入工會,真的做出改變,《臥虎藏龍》2000年上映時,工會宣布成立亞洲導演分部,讓李安直呼:「我很驕傲成為工會的一份子。」李安的導演生涯橫跨不同語言與類型,從低預算到高科技,從獨立製片到商業大片,從國內市場到國際舞台。他坦言,自己曾登上年度十大佳片榜單,也曾被列入年度十大爛片,「無論結果如何,我每次來到這裡都覺得很快樂,也讓我想起,無論人生高低起伏,追逐夢想本身就是值得的。我希望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能是一所永不歇息的電影學校。」李安感性表示,自己在台灣出生長大,今天能站在這個舞台上,就像實現了美國夢,「我是一個夢想家,而我的夢想不僅僅是個人的,但我的夢想並非個人經歷而已,它連結著我們的集體意識、內在世界與外在宇宙。」李安認為,在某個程度上,我們的夢想是互相交融的。電影創作也是如此,由是一群人的合作與努力,是眾多藝術家的付出與貢獻,融合了他內心的所思所感,最後每一部電影都會成為集體奉獻心力的成果。本篇人物專訪摘自鏡文學出版《子彈與玫瑰:十年訪談,三十場對話,十萬個為什麼》,原文刊自《鏡週刊》第一期(2016年10月5日)
日期:2025-02-10
王柏傑出道很早,第一次演電影就拿下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然而,他在演藝之路上卻也不斷跌跤,經過多年,他從男孩成了男人,再次靠著卓越演技,在北影奪下影帝,準備在金馬再下一城。
日期:2023-11-08
近年來國片與台劇大放異彩,無論是《我最愛的笨男人》、《查無此心》、《他馬克老闆》、《本日公休》、《做工的人 電影版》,這些取材自常民生活的影劇,有著熱烈的討論度,在叫好又叫座的背後,共同點是都有著台中的參與。
日期:2023-10-06
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日前受邀回母校政大企家班讀書會,以「服務的人生觀」為題演講。他回憶在20歲世代曾有一位日本人問他:「你是為了工作而生活,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年輕時他並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直到10年後才終於想通:「我是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長年住在飯店,他的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又身在life style business的飯店業,生活中所有的體驗都能和工作連結。在飯店業30多年,他分享:「我經常對自己講,我應該做得還不錯,活得蠻開心的,也有很多朋友。」
日期:2023-03-27
私校退場的關鍵時刻。這次來嘉義,第一站就到協志工商,協志在5月宣布無償捐出6公頃的校地,校產給距離6公里外的中正大學,引起社會關注。
日期:2022-06-10
遠赴北歐五國,橫跨北大西洋,踏上美國黃石公園的那刻,退休教授張介能對著死去妻子的遺物說:「這是妳最想看到的日全蝕,我們終於一起來了。」張介能的每張留影紀念,花布側背包從不離身,因為這是愛妻留下的遺物,它看遍全世界最美的風景,卻也在7年前目睹了一場,震驚社會的隨機殺人事件。
日期:2021-12-21
明星耀眼、導演神氣,但每部電影背後,都有更多專業技術人員,一起打造這個夢。「質感師」陳新發苦熬一身本領,為電影中所有細節,塗抹上了「時間」。
日期:2021-12-01
今年一場疫情,許多長期在國外工作的台灣人才蔚成一股洶湧的「海歸派」,他們權衡考量的,或許不完全是薪資,而是對於「事業」和「安全生活環境」的側重。因為台灣也能找新的職涯發展可能,所以願意帶著國外職場的多元經驗,結合台灣固有的優勢,帶起台灣數位人才發展的新面貌。
日期:2020-12-10
李宛蓉Anna Lee-好萊塢電影首位台籍食物造型師,曾經參與李安執導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史蒂芬.史匹柏監製的《異種》、影集《安眠書店》和有著大量食物場景的《丘奇先生》。十年前,只花了一個月的準備時間,決定遠赴美國追夢,十年後,這位台灣女孩,成功寫下令人大呼過癮的「好萊塢探險記」。
日期: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