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做作品,而不是商品。」雄獅集團總經理黃信川說。雄獅與日本良品計畫、台灣無印良品跨界合作,推出日本深度體驗式旅遊,三方花費1年時間、開15次視訊會議、2次面對面交流,來回上百封信,才終於敲定於明年3月及5月推出4梯的旅程。對於日本人的嚴謹態度,他大喊:「他們對土地的友善令人敬佩,聽起來就不是生意。」這段過程讓他們學會,「我們想為地球這塊土地創造更多價值。」觀察疫後國人的旅遊方式改變了,他說明:「民眾對旅遊的要求不只是旅遊景點,目的性旅遊大於目的的旅遊,我們已經看到這個現象,趕快來做。」
日期:2024-11-21
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週二(11/19)、週三連2日舉辦兒少安置與自立學術研討會,邀請政府部門、國內外學者專家與社工師分享安置策略與政策。對於有從業人員建議,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國際審查標準沒有考量到東西方文化差異,應適時給予說明,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組長林資芮回應,確實也有發現到我國國情與西方國家不同,在替代性照顧部分,沒有辦法完全嵌入其架構,未來修正時將會納入考量。研討會邀請美國康乃爾大學布朗芬布倫納轉譯研究中心資深協同主持人瑪莎˙霍登(Martha Holden)以視訊方式進行專題演說,向台灣從業人員介紹「以科學評估及在地數據」為基礎、倡導多層面環境建構的照顧模式CARE。社團法人中華育幼機構兒童關懷協會理事長雷倩在開場時指出,台灣現今兒少安置環境有非常巨大的改變,現場許多第一線工作者,無論是在行政、保護、照顧,以及協助這些孩子的過程中,都有跟以前不一樣的挑戰。在面對這些挑戰的時候更需要有更好的訓練,更好的團隊、還有更好的夥伴,希望研討會的講者能夠給予知識外,參與者也能找到一起面對挑戰的夥伴。
日期:2024-11-20
交大生物科技學系(陽明交大前身)第一名畢業的凃欣儀,2年多前放棄在英國碩士學業返台接手家中養殖業,為推廣「食魚教育」,透過刀子俐落掌握處理虱目魚竅門,更以虱目魚娃娃道具逐一拆解各部位,讓外界更透徹認識虱目魚。
日期:2024-11-19
在1950年代台灣男性的平均餘命才只有53歲,女性55.7歲,把退休年齡定在65歲是合情合理的,所謂人生70古來稀,65歲是也該退也該休了。但到了2024年的現代,人們平均餘命大幅延長,男性大約76.7歲,女性則更高達到83歲。我們繼續定義65歲為強制退休年齡就更加顯得荒謬。
日期:2024-11-15
房價高漲和租屋市場混亂,令不少台灣民眾高喊「居住正義」,其中社會住宅被視為解決居住問題方式之一。為何台灣的社會住宅發展牛步化?Our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洛書認為,台灣社會住宅興辦過程有不少瑕疵,但從國外成功案例借鏡,社會住宅政策依然有機會打出好牌。
日期:2024-11-14
淨零碳排成全球趨勢,臺灣承諾在二○五○年達成淨零,建築減碳成為關鍵一環。回應對環境資源之挑戰,營建業正朝提高資源效率、節能減碳方向發展精進,循環土木營建成國際趨勢,帶動工程材料、工法與設計革新,「百年共鍍 鋅欣向榮熱浸鍍鋅論壇」邀產官學專家共同探討鋼構防蝕熱浸鍍鋅應用,促進產業利害關係人對話,齊心開啟產業新局
日期:2024-11-12
在這個全臺房仲店家數比7-Eleven還多的年代,房仲基本功若是沒有做好的話,恐怕只會讓你的成交量一直下滑。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全臺不動產經紀業備查家數達8718家,不動產經紀人與不動產營業員多達6.8萬人,在這個情況下從業人員如何在紅海中脫穎而出?除了備妥房仲基本功,還得加上品牌助力與資源,才能全方位掌握市場洞察與客戶信任,成為真金不怕火煉的頂尖房仲!
日期:2024-11-11
人口結構的改變及景氣與就業的情勢,一定程度地影響了公務人員報考人數的起伏變化。據考選部資料統計,公務員報考人數從2013年的14.6萬,巨幅下滑到2022年7.1萬,降幅高達51.25%,對此考選部也分析相關原因。
日期:2024-11-09
在《今周刊》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執行過程,我們看見許多在地永續好故事,將以系列報導陸續呈現。首站來到雲林縣,且看當地如何透過科技教育,縮小偏鄉孩子的數位落差。
日期:2024-11-06
徐超斌是台東土坂部落排灣族人。在臺北醫學大學(原臺北醫學院)求學時,便立志未來要回到家鄉服務。畢業後,經歷了台南奇美醫院的洗禮後,他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成為達仁鄉衛生所的醫師,站在第一線上為鄉親服務。他深刻體認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增開了夜間門診、假日門診,並親自開車做巡迴醫療,一個月曾工作四百小時,「超人醫師」的名號不脛而走。中風之後,即使行動不便,徐超斌依然堅守醫師崗位。他的「超人」事蹟逐漸流傳開來,感動了許多人。為了支持他改變偏鄉醫療的困境,促成他在2012年成立了「南迴基金會籌備處」,並於2019年正式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基金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南迴醫院。 「徐醫師,南迴醫院什麼時候才會蓋好?」在地鄉親追問,建院喊了這麼久,為何至今還是只聞樓梯響。南迴建院是他的初衷,但是他如今不得不考慮,在病患數、醫護人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南迴醫院能夠撐多久?蓋醫院是提升偏鄉醫療資源的唯一處方嗎?
日期: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