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對歷史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對歷史共有108項結果
政治社會

72年的今天仍是許多人的痛⋯蔡英文宣布「228轉型正義新報告」今年出爐

今天是二二八事件72周年,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前往228公園,出席「二二八事件中樞紀念儀式」。蔡英文現場致詞中強調,今年將發表228轉型正義的新報告,將更系統性地釐清事件真相,她強調,台灣社會不會忘記二二八,隨著春天的到來,就算是玉山上的積雪也會融化。

日期:2019-02-28

品味收藏

情景模型師 上班族的斜槓分身

一個建築師、一個資訊工程師、一個電影製片,三個人聚在一起,有什麼共同話題?

日期:2019-02-13

品味收藏

宮鬥劇「5宗罪」!延禧攻略、如懿傳,中國全面禁播下架?

在微博中,北京日報寫到:從《甄嬛傳》《羋月傳》《步步驚心》的霸屏,到《延禧攻略》《如懿傳》的熱播,宮廷文化傳播的不斷升溫,確實起到豐富大眾文化娛樂生活的作用。

日期:2019-01-29

情感關係

IMDb 平均近八分!盤點獲 2019 金球獎認證的十部電影

2019 年第 76 屆金球獎已於 1 月 6 日舉辦頒獎典禮,公布得獎名單。不論是得獎的演員及電影都值得關注,為你整理十部金球獎認證、網路電影資料庫 IMDb 評分皆達七分以上片單,為即將迎來的農曆春節連假做好看片規劃!

日期:2019-01-21

話題人物

余英時:現在正是台灣的生死關頭

20210805編按:中央研究院余英時院士(1930-2021)於今(2021)年8月1日晨間於美國寓所睡夢中逝世,享耆壽91歲。余英時院士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史學大師。他深入研究中國思想、政治與文化史,貫通古今,在當今學界十分罕見,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皆扮演開創性的角色,更提出許多發人深思的議題。學術研究之外,他亦為具社會關懷、維護自由民主價值之公眾知識份子。2014年獲得首屆唐獎漢學獎殊榮後,為鼓勵年輕學人投入人文研究領域,委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設置「余英時先生人文研究獎」,提攜後進不遺於力。余院士1930年出生於中國天津,先師從國學大師錢穆,後赴美國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專長以現代學術方法詮釋中國傳統思想,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裔知識分子,西方學界皆推崇其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史學之泰斗。余院士為美國普林斯敦大學榮譽教授,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副教授、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一生獲頒多項海內外學術榮譽,包含1991年獲行政院文化獎、2004年美國哲學會(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院士、2006年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John W. Kluge Prize)、2014首屆唐獎漢學獎等,並於1974年當選本院第10屆院士。余英時曾於2018年接受今周刊電訪暢談民主、兩岸,「談台灣,民主不該憑情緒,政黨輪替非你死我活」、「論中共,人心最重要,世界的不滿已到臨界點」以下為電訪內容:

日期:2018-12-05

政治社會

韓流啟示錄

11月24日,台灣人民給了執政的民進黨一記當頭棒喝。表面上,這一切都是由高雄市長當選人韓國瑜,以及他所引發的「韓流」而起。但造成民意逆襲的,其實是一個又一個被執政者輕忽的小細節。對一例一休、管制老車等政策的影響評估不足,衝擊經濟選民生計;選前過度承諾、執政後卻無力落實的競選支票,讓信仰進步價值的民眾失望;輕忽南部水患造成的坑洞,更讓民怨一發不可收拾……「韓流」,只是各種不滿情緒的集結與投射。人民的怒吼,是「韓流」的主要成分。認清這股風暴從何而來、如何疏導,則是每一個政黨與領導者,都該認真學習的一堂課。

日期:2018-11-28

政治社會

從金庸筆下的六部重量級小說 解析他的價值觀

一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筆下15部小說中,有6部堪稱重量級小說,分別為:被統稱為「射雕三部曲」的《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與《倚天屠龍記》,以及《天龍八部》、《笑傲江湖》與《鹿鼎記》,而這幾部小說中,都灌入了金庸對於儒家、道家的思考及價值觀。

日期:2018-10-31

美食旅遊

台南觀光令人憂心?名店變娃娃機 她曝兩大關鍵

近年來,台灣觀光陷入困境,但古都台南卻是少數觀光客不減反增的城市,不過,旅日作家一青妙表示,今年6月她再訪台南,得知老屋改造而成的佳佳西市場旅店歇業,過去人潮多到移動困難的神農街也「已經不是以前的樣子了」,她點出兩大關鍵,直言若不改善,身為觀光城市,未來的台南「令人憂心」。

日期:2018-09-18

政治社會

馬英九談六四:六四不平反 統一不能談

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9周年,馬英九今(4)天在臉書貼文表示,29年來,一直關心「六四」的平反,並強調「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

日期:2018-06-04

話題人物

丹.布朗:「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往哪裡去?」

丹.布朗訪台導讀新書《起源》,觸及敏感議題,大膽預言未來宗教可能會消失。科學講究實證,宗教講求信仰,衝突不是互斥,而是促進兩造對話。

日期:2018-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