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放緩之下,中共的三中全會受到國際矚目,國策研究院周四(7/18)舉辦「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與懲戒台獨新規」座談會,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在會上表示,政府研判中共可能宣示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左傾政策」,以因應各項難題。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指出,這次會議沒有看到任何一張開會照片和影像,他研究中共30年來從未見過,表示黨內不穩定狀況恐超出預期。此外,中共祭出懲戒台獨新規,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也認為,這對對中共來說是好用的戰略動作,很多台灣媒體的論述跟中共官媒一模一樣,確實產生分化效果。而淡江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則是認為,副總統蕭美琴、國安會副秘書長林飛帆等人都沒處理,會先處理台獨小咖嗎?而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三中全會期間神隱,加上中共官媒《新華社》吹捧習近平是改革家的特稿突然被撤下,因此習近平身體抱恙等謠言滿天飛,官媒央視直到18日晚間才終於釋出習近平出席會議的畫面。
日期:2024-07-18
股市下跌是經濟衰敗的前兆!全市場最聚焦的不是台股封關,一個股民平均賺多少錢的問題,而是中國股市盤中大跌,股民頻頻呼叫:這是亡國徵兆!
日期:2024-02-06
2023年,世界翹首等待中國經濟疫後復甦,但它卻陷入房地產泡沫破滅、消費疲軟、外資撤離等多重危機。究竟「中國模式」出了什麼問題?
日期:2024-01-31
在香港已經囚禁逾1000天的黎智英,上週出庭應訊,除了家人到場外,很多黎智英的朋友到庭聆聽,但在場內的每一個人,沒有人敢和黎智英兩眼對視,更不用說揮手致意。
日期:2023-12-30
1989年6月4日,中共出動軍隊和戰車,血腥鎮壓北京「天安門廣場」和平抗議活動的群眾和學生,1名男子以肉身阻擋眼前的坦克車,畫面震撼世人,今天是六四34周年,各界紛紛表達悼念之意。總統蔡英文在臉書發文分享,中國日前「貴州地鐵大合唱事件」,她表示,「我們期盼,有一天,中國的年輕朋友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在創作抒發的時候,只有熱情,沒有憂心。」陸委會也於六四前夕發表聲明,呼籲北京當局,應從「六四事件」省思動用武力將導致不可承受的嚴重後果,尊重台灣人民對於主權與尊嚴的堅持。美國國務院也發表聲明,強調受害者的英勇不會被忘記,如今仍持續激勵世界各地對人權的追求。
日期:2023-06-04
當今,中國在經濟與科技上發展有成,但政治上卻重返一人獨裁,從根本上打造完美的獨裁國家。本書作者馬凱擔任中國特派記者十多年,一路看著中國人從網路獲得公民討論的權利,又見證國家設置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數位科技的社會監控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麻痺了人民的自主性與批判性。 在寫書的過程中,他廣泛詢問一般民眾對於數位威權的感受,也深度採訪中國新創企業的主管、黨組織的各級幹部,讓讀者從各種角度來認識利用科技手段大幅提高專制獨裁效率的中國樣貌,並提醒世人,歐威爾筆下的全方位監控國度即將降臨,人民的一言一行都將在不知不覺中無所遁形,然而我們甚至感覺不到監控,因為國家已經把監控深植於人們的大腦之中。
日期:2023-03-08
世界人口的發展趨勢顯示,人口將於2050年增加到近100億人(2021年統計為78.4億)。而且現今的人口成長有一個特色,那就是全球生育率下降,平均年齡上升。根據聯合國2022年發布的統計,1950年,全球人口的年齡中位數22 歲,2022 年則是30 歲,2050 年將上升到36 歲。理論上,高齡化是一種正面的走向,因為根據專家解讀,高齡人口比例愈高,愈不容易發生緊張與衝突。那麼,隱憂何在?這些綜合數據揭示的隱憂在於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區域性差異。
日期:2022-12-09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05-1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滿一個月,這場戰爭開啟凶險的2022年,面對未來未知的國際情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都警告,俄烏戰事將造成全世界物價衝高、拖慢全球經濟增長、糧食價格攀升,甚至衝突升級,多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將影響全球經濟,讓其他國家面臨重大外溢效應。
日期: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