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治理透明性偏低造成政策不確定性,乃長期是中國發展經濟最大的隱憂之一 。以2022年底出現讓世界各國嚴重低估的COVID「清零」政策大逆轉而言,關鍵因素之一是關於病毒清零的政治面的考量,在2022年10月底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之後,隨人事變動底定煙消雲散,使大幅的路線改變較為容易。
日期:2023-01-06
總體經濟持續下行,PC產業市況低迷不振,先前多次提前示警的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4日再預告,PC市場要回歸到2017~2019年疫情前時、由剛性需求支撐的正常態勢,「快則一年、慢則需要兩年」。
日期:2023-01-05
當歐美市場可能邁入緩成長、甚至衰退,中國正啟動解封,人流、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在封控政策急轉彎下,多家投資銀行,紛紛上調對中國GDP的預期。
日期:2023-01-04
疫苗防護力消退,加上冬季感染高峰,中研院學者何美鄉看中國防疫政策大轉向,認為從封控到解封都缺乏科學考量,而無法掌握中國的病毒變異情形,是國際憂慮所在。
日期:2023-01-04
「一周前,產線大概有2、3位員工確診。過3天後,確診員工數飆升至30%;再過兩天,變成60%;到昨天我再問,已經來到80%。」說話的,是一位台商董事長,他在電話那頭急切地描述:「整個工廠,現在基本都躺平了。」這座被老闆自嘲「躺平」的工廠,位於中國浙江省,主營業務為汽機車變速器。
日期:2023-01-04
中國防疫政策51天內宛如坐了一趟雲霄飛車,官方棄守堅持了近3年的「動態清零」政策,隨之而來的,是「全面解封」的關鍵倒數。力拚「快速達峰」的中國,將如何衝擊台商? 「中國需求」又將如何影響亞洲乃至全球經濟?最終,展望解封後中國的復甦之路,又存在哪些機會與變局?
日期:2023-01-04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3-01-02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2-12-31
編按:一到年尾,各家大公司的年終獎金又再次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曾被稱為「年終王」的長榮海運(2603),由於今年前3季稅後純益達3044億,已提前超車去年整年賺進的2390億元,這也導致長榮海運今年要發多少年終獎金,讓大家好奇不已。這幾年的長榮海運新進員工超級幸運,2020年領10個月年終、2021年領40個月年終加10個月年中分紅,今年更曾傳出可能上看60個月消息。至於最後數字目前已在今(30)日揭曉入帳。今年長榮海運年終最高「52個月」,改寫了去年上市櫃年終獎金40個月的記錄。以基層員工月薪4~5萬元計算,考績好的人若領到45個月,換算下來今日便是200多萬元落袋,實在令人羨慕。除了年終獎金,近期長榮農曆年前因為海運需求熱絡,加上中國封控也解封,目前載貨率平均有9成以上,再來就要調漲運價...雖然獎金分不到,但也讓股民不禁好奇,這麼多好消息下,長榮(2603)可以買嗎?以下是理財達人艾蜜莉的看法…
日期:2022-12-30
近來中國因解封造成疫情升溫,引爆民眾在亞洲各國搶藥囤藥,在感染率激增及死亡率上升時,又出現病毒是否大量變異的疑慮。有新聞指出,德國BNT表達願意提供疫苗給中國大陸,但遭到拒絕。至於台灣,雖然疫情已趨緩,但關於疫情及疫苗的爭論不曾中斷,相關新聞也搶佔媒體版面。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日前說,台灣沒有BNT次世代疫苗,結果被說成「好像BNT推銷員」,但也有人回酸,衛福部「高端推銷員」站出來。
日期: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