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糖尿病年鑑,台灣約有250萬的國人是罹患糖尿病的糖友,約佔人口的10.7%。而2023年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五位,有11,625位糖友因此而離世。每個人會血糖偏高的原因,都不太一樣。像我雖然BMI很標準,也算常運動,但十多年來血糖一直處於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從95到100mg/dL出頭,糖化血色素也常在臨界值5.5到5.7%左右。
日期:2024-11-08
編按:加拿大籍知名華文作家李怡,本名李秉堯,曾先後草創《伴侶》半月刊、《文藝伴侶》月刊、《九十年代》雜誌。早年關注臺灣黨外運動,志切兩岸三地現況,悉力政經局勢發展,曾撰寫《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是華人地區重要意見領袖。因立場反共,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李怡選擇移居台灣,2022年10月於台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壽86歲。獲當時的總統蔡英文明令褒揚。2022年6月,李怡與《九十年代》台灣版負責人邱近思在台北登記結婚。《我與李怡》這本書是作者邱近思在李怡離世之後的療傷之作,也是她允諾心愛之人,以文字還予一個完整人生的作品。本文摘自摘錄自《我與李怡》,同時是李怡《失敗者回憶錄》未完成的篇章。
日期:2024-10-25
今周刊編按:69歲政論名嘴張友驊10/3晚間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巷弄內散步失足倒地,失去生命跡象送醫急救。在昏迷8天於周五(10/11)傳出離世的消息,北醫附醫稍早也證實此事。媒體人陳琴富晚間並發合照寫下:送友驊,兄弟走好,證實好友張友驊不治的消息。張友驊近日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滑倒,頭部重創,消防人員獲報趕抵,檢查已無呼吸心跳,實施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及心肺復甦術(CPR),現場恢復生命跡象,但仍無意識送醫急救。他入住加護病房使用葉克膜搶救,經過8天仍沒醒來,今傳出院方進行檢查時,發現張友驊「腦部有病變」,太太忍痛決定移掉維生器,安詳送走摯愛的老公,預計10/30舉辦告別式。
日期:2024-10-11
一本雜誌 半世紀不變的堅持我在《財訊》四十年…人生的選擇很難以價值來判斷,我這一生秉持一個原則:選擇自己喜歡的事做!〈瀟灑走一回〉的歌詞中說「我拿青春賭明天」,而我拿青春賭《財訊》,一賭超過四十年。坐上計程車,正傳來葉蒨文的〈瀟灑走一回〉,聽到「我拿青春賭明天,你用真情換此生。歲月不知人間,多少的憂傷,何不瀟灑走一回。」伴隨著悅耳歌聲,不禁陷入往日的時光隧道裡。
日期:2024-06-22
鄭家鐘曾任《工商時報》社長兼總編輯、中時網路、中天董事長、中視總經理,擁有30多年媒體經驗。他在職場遇到4位貴人,讓他一路從最基層爬到媒體最高層。50多歲離開媒體後、順利跨界轉型,擔任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喜迎人生第二春。「貴人到底是怎麼來的?」他笑道:「很難說,但當你想要做一件事情、做得比別人突出,或者比自己想像得還要好的時候,你就開始在尋找貴人;有一句話叫做『只要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所以,貴人到處都有,問題是你有沒有找上他?」
日期:2024-02-16
不止一個讀者透過私信問:「能不能告訴我,該如何安全地賺錢?」對這樣的新讀者,我通常都會很耐心地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給出一些建議,比如循序漸進,再比如積少成多。這樣的建議他們通常不太滿意,然後又會略有些含蓄地問。聽著聽著我忽然明白了,他們其實想問的是:「有沒有可以安全賺快錢的方式?」如果我把這個猜測主動說出來,他們就會不住地點頭:「對對對,我現在比較缺錢。」
日期:2024-02-15
親密關係最終的問題都不是外界的,不是孩子、不是生活壓力、不是家庭瑣事,本質是彼此缺失了情感連結和內在需求的回應。
日期:2023-12-21
最近,有個朋友一直向我吐槽,她的老公不懂她的精神世界,兩人的精神世界經常不在同一個頻道上。我問她:「你認為精神世界在一個頻道上應該是怎樣的?你覺得他當初最吸引你的優點是什麼?」她說:「至少他應該知道我心裡想的是什麼,我說什麼,他應該都能理解我。當初他吸引我的主要是他這個人很有責任心和上進心,人品好,對我很體貼。」
日期:2023-12-13
2007年夏天,台股快衝上9000點時,因工作關係,拜訪了一位基金經理人,深感他邏輯清楚、思緒敏捷,且近一年績效佳,於是,隔天便單筆買進這檔基金。
日期:2023-10-11
我不否認照顧病中母親的辛勞,但時時活在警醒中的感受,也為我帶來前所未有的體悟。記得有一天晚上,母親因為便祕,多吃了兩粒軟便藥,半夜陸續排了3次便,我用熱毛巾幫她處理乾淨,才剛包上新的紙尿褲,她忍不住又拉稀了。雖然母親言語有困難,但她用表情、手勢充分表達了心中的無奈,以及對我的抱歉。
日期: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