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存不到錢是天生的?錯!「貧窮體質」其實是自己養出來的,理財達人認為,從房間就能看出一個人是否為「貧窮體質」,「你的房間狀況直接關係到你的財運,可以看出體質是窮或富。」她列舉出窮人房間通常有3個共同特徵,如同掉進貧窮迴圈,一切都和生活習慣、行為、觀念息息相關。
日期:2025-01-17
走進位於新北市板橋區的後埔國小,國文老師上課不再寫黑板,而是拿著觸控筆在大螢幕上畫筆記,按一鍵就能自動生成習題,派發給每位學生作答,誰對誰錯馬上顯示在後台,老師一目瞭然;另一間教室的數學課,螢幕上秀出課前設計小遊戲,學生馬上拿起平板搶答、熱絡討論,擺脫以往的沉悶。
日期:2024-10-01
一八八五年五月二十日,法國文豪雨果寫下「愛就是行動」,兩天後過世。這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文學評論家一生積極參與社會,投身法國十九世紀的變革。
日期:2024-06-05
盤點其實就是掃除盲點,因為我們的消費方式通常不是突然形成的,特別是日常花費很容易進入由習慣所累積而成的「自動模式」。在自動模式中我們不會想太多,只會覺得錢怎麼不知不覺就花光了,但又不知道花去哪了?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症狀」。透過個人財務報表,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掌握金錢的流向與資產的狀態,其中包含了資產負債表與收支平衡表,特別是如果想要掌控現金流,必須從「記帳」開始。
日期:2024-06-05
當孩子說「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看到世界展望會的車到來,就知道家中糧食有著落了!」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李紹齡,正在做著逆轉孩子的生命的事,同時也在逆轉自我。她成長於高度重視「紀律」的軍官家庭,雖然衣食無缺,但卻是帶著「無惡意的傷」長大成人,更將「傷」帶進婚姻、家庭,長成她生命歷程中的荊棘。習以為常的紀律、黑白分明成了「雙面刃」,面對丈夫外遇加上創業失敗的負債,李紹齡熬出一身病,更一度退出職場長達5年。苦於「精神官能症」、壓力大到爆瘦,心底更不時縈繞著輕生的念頭。身為人母的她,四處擺放3名孩子的照片,時刻提醒著自己還有責任「我不可以離開」。踏出泥淖,是夫妻倆靠信仰的力量,與自我和彼此和解,李紹齡決定從追求高壓的廣告行銷,轉換至非營利組織,為國內外23萬名受助孩童灌溉更多資源與機會,也開啟了人生的逆轉時刻。
日期:2024-03-06
日本暢銷身心科醫師、《自造幸福》作者樺澤紫苑從醫三十年,為數千位患者診治,同時也進行腦科學研究多年,後終於發現獲得幸福的三大步驟,分別是身心健康(血清素幸福)、在關係與愛中(催產素幸福)獲得滿足,最後才是外在物質或財富(多巴胺幸福)。哇賽心理學創辦人蔡宇哲多年來鑽研正向心理學,在Podcast《Today來讀冊》訪問時導讀《自造幸福》,他表示:「讀起來很有共鳴!」
日期:2023-06-30
編按:作者宋熹昶從小家境清寒、成績也沒有很好,在非首都圈的地方念完大學後,找不到工作,他坦言人生前半段非常平庸。宋熹昶自小就渴望「成功」,在求職過程中失敗後,從夜店工讀生開始做起,4年期間咬牙存下「種子基金」1億2千萬韓元(約合台幣278萬),他把這筆錢用來投資房地產,3年後翻了27倍,7年後翻了超過200倍,現在光是持有的店家每個月租收入就超過7千萬韓元(約合台幣162萬),還經營超過15個事業體,每個月都得到龐大的營收。他成為身價數百億韓元的資產家,不僅是房地產投資,他在許多事業上也都獲得成功,被譽為「房地產界的邁達斯之手。」從三級貧戶到百億富翁,教出25位理財暢銷書作家的韓國「致富推手」現身說法,首度公開「從零開始的錢滾錢實戰守則」!
日期:2022-10-28
一八八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效應遠達歐洲,畫家孟克目睹這幕奇觀,於十年後畫出《吶喊》。至此,《吶喊》成為焦慮、崩潰的圖像代表,從動漫、萬聖節面具到電影,《吶喊》無所不在,深深影響視覺文化。
日期:2022-08-17
你怎麼記錄自己的生活呢?限動發文FB、美美的照片貼IG、有話就在twitter說、喜歡跳舞拍抖音。回顧自己的文字、照片、影音紀錄,過往那些情境彷彿又歷歷在目,即使事過境遷,還是能勾起許多回憶與情緒。那麼,你又是怎麼記錄自己的交易?
日期: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