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華老師邀請知名的地方創生推手何培鈞到政大演講。邊聽他分享過去十多年來從竹山一路發展到日本、韓國到中國和馬來西亞的故事,除了感動,也對於下個星期即將展開的一系列「翻轉赤峰」論壇有了新的思考。
日期:2024-10-28
編按:加拿大籍知名華文作家李怡,本名李秉堯,曾先後草創《伴侶》半月刊、《文藝伴侶》月刊、《九十年代》雜誌。早年關注臺灣黨外運動,志切兩岸三地現況,悉力政經局勢發展,曾撰寫《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是華人地區重要意見領袖。因立場反共,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李怡選擇移居台灣,2022年10月於台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壽86歲。獲當時的總統蔡英文明令褒揚。2022年6月,李怡與《九十年代》台灣版負責人邱近思在台北登記結婚。《我與李怡》這本書是作者邱近思在李怡離世之後的療傷之作,也是她允諾心愛之人,以文字還予一個完整人生的作品。本文摘自摘錄自《我與李怡》,同時是李怡《失敗者回憶錄》未完成的篇章。
日期:2024-10-25
諾貝爾文學獎歷來百餘位獲獎者中,只有18位女性,韓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韓國人,也是第一位亞洲女性。韓文過去被視為「邊緣語言」,在翻譯文學中並不突出,韓江得獎,讓人看見文學領域中的「韓流」,即將迎頭趕上。
日期:2024-10-16
編按:科學家們預測,不久的將來,石油、煤炭這些目前人們賴以維生的能源,都將被消耗殆盡。97%能源仰賴進口的台灣,卻有著不可多得的天然風場「台灣海峽」,每年造訪的東北季風不僅僅造就了新竹柿餅、炊粉、屏東的洋蔥等獨特的物產,如果能把這每年都能預測的穩定風力轉為電力,則是非常實際的電力挹注。隨著風場的漸進完工,矗立在台灣海峽上一支支高大的風機,已經成為台灣西岸無法忽視的新地景,每每看到這些或近或遠的龐然大物,不禁讓人好奇這些巨大風機是怎麼建造出來的?
日期:2024-10-14
行政院前院長陳冲是三意學校的創校總顧問,邀請他的時候,他問我什麼是三意學校?我說是偽裝成旅行團和餐酒會的學校,和在好山好水之間和好朋友共享好酒好菜,共學「創意、公益、生意」這三意。陳老師笑著說,他現在已經不太和朋友吃喝和旅遊了,但是很樂於和大家一起分享三意。
日期:2024-10-11
2024年諾貝爾獎已揭曉3個科學獎項得獎人,第4個揭曉的文學獎得主已於中歐時間周四(10日)下午1時(台灣時間晚間7時)公布,南韓53歲女作家韓江(Han Kang)成為最新文學桂冠得主,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她「極具詩意的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了人類生命的脆弱」。近幾年呼聲甚高的中國71歲作家殘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度陪榜。
日期:2024-10-10
第五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秉持著蔡萬才總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信念,期望透過這獎項表彰對台灣有卓越貢獻者,激發出台灣各角落更多正向的力量,為台灣社會創造更多美好。本屆得主《科學月刊社》及天下雜誌群創辦人殷允芃女士,是知識報國的最佳典範;而特別獎得主陳雲址醫師則是全心奉獻己身於偏鄉醫療。他們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與奉獻,令人感佩!
日期:2024-10-09
編按:老黑,台灣第1代的FIRE實踐家,45歲退休,至今即將屆滿20年。老黑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財務自由的7個務實做法。
日期:2024-10-02
編案:中研院院士朱敬一博覽群書,不時剖析世界大勢,近日由印刻文學為其出版的新書「千卷耕讀一卷評」,展現其廣博而深入的閱讀力與思辨力,透過一篇篇深刻的讀後評論,帶領讀者橫跨科技、經濟、歷史、兩岸、文學與文化等諸多面向,思索、辨認當前看似當道的趨勢和潮流之中,真正關鍵的價值與問題所在。朱敬一在書序「膝蓋幫助閱讀,閱讀訓練膝蓋」一文表示,他在擔任台灣駐WTO大使3年期間,閒暇時只能瘋狂讀書,還將自購的書約百餘冊彙集捐出,供同仁免費借閱。每本書還附上一頁簡短提點,有點像是書評,「提點慣了,寫下書的評論也就漸成習慣了」。「要寫100本書評背後必然有10倍以上的知識基礎,否則內容必然乾澀」朱敬一強調他所寫的書評 ,經常有超越書本範圍的拓展延伸、另類思考、反例析辯、旁涉其他,書名取作「千卷耕讀一卷評」就是刻劃這背後的準備功夫。我們特別精選其中「《中國的執念》從外媒記者的角度,了解兩岸三地」一文分享給大家閱讀。
日期: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