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壇進入翻天覆地的政治板塊重組,自民黨派閥解散、眾議院改選失去過半優勢,新總理石破茂必須推動「政治改革」、「國民減稅」,重新爭取人民的信任。
日期:2024-11-06
(今周刊1455)政府又開支票了!去年產出269億度綠電的台灣,在經濟部部長郭智輝信心喊話下,預期到2026年,將發出破天荒的550億度綠電。官員的豪語,再度成為綠能業者眼中的笑柄。現實是,弊案拖垮進度,今年光電併網量幾乎腰斬。真相是,外商不堪環境惡劣,正加速逃離台灣市場。曾受政府大力扶植的綠能產業,從金童變棄嬰。市場迎來史上最嚴峻的寒冬,賴政府,該醒醒了,光打弊還不夠,還須行政機關展現更積極有效的作為!
日期:2024-11-06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在台北市長任內圖利京華城容積率,日前遭裁定延押至明年1月,《鏡週刊》週二(11/5)更直接指出,柯文哲竟然膽大包天,在市長室內收受1500萬元現金賄款,其他收賄地點還包括京華城動土典禮和工地,而柯文哲延押的關鍵之一,竟然跟民眾黨及台北市議員「學姐」黃瀞瑩有關。黃瀞瑩在網路節目意外洩露柯拒絕出庭緣由及相關案情,讓法官認為柯有能力與特定人隔空串證,因此裁定延押對於相關爆料,民眾黨則是緊咬偵查不公開,未回應相關案情。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5日回應,法務部次長都承認,鏡週刊跑到檢察官辦公室是不允許的行為,他們說要檢討,到今天還是不知道要怎麼辦。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智菡說,報導將洩密責任推給受害一方,這種邪惡做法難以認同。熟悉政治案件的律師黃帝穎分析,據週刊報導,柯文哲至少有兩次收賄犯行,在法律上難逃最重無期徒刑的違背職務收賄罪。
日期:2024-11-05
被停職中的新竹市長高虹安因涉嫌在立委時詐領46萬30元助理費,今年7月26日一審認定高虹安不法所得為11萬6514元,被判刑7年4月徒刑、褫奪公權4年,遭停職後臉書和公開活動幾乎停擺。高虹安和檢方不服一審判決,雙雙提起上訴,二審週一(11/4)首度開庭,傳喚高虹安與助理等5人。高虹安身著水藍色小洋裝,神色輕鬆抵達高等法院,並在途中向支持者揮手致意。對於媒體詢問「對司法有沒有信心?」「是否繼續堅持一審的無罪答辯」等提問則未回應,僅微笑回應「謝謝」。高虹安支持者到場聲援喊「綠色迫害」、「市長加油」,獨派團體則在另一邊喊「重判高虹安」。高等法院二審庭訊9點半開始,法官將先訊問高虹安,20分鐘後換高虹安的4名助理,依序為陳奐宇、黃惠玟、陳昱愷、王郁文,每人約訊問10分鐘時間。高虹安庭訊約20分鐘,在10點左右離開高院,全程都沒有多做回應。
日期:2024-11-04
編按:加拿大籍知名華文作家李怡,本名李秉堯,曾先後草創《伴侶》半月刊、《文藝伴侶》月刊、《九十年代》雜誌。早年關注臺灣黨外運動,志切兩岸三地現況,悉力政經局勢發展,曾撰寫《香港蘋果日報》的社論《蘋論》,經常公開批評中國共產黨,是華人地區重要意見領袖。因立場反共,2020年《港區國安法》生效後,李怡選擇移居台灣,2022年10月於台北國泰醫院病逝,享壽86歲。獲當時的總統蔡英文明令褒揚。2022年6月,李怡與《九十年代》台灣版負責人邱近思在台北登記結婚。《我與李怡》這本書是作者邱近思在李怡離世之後的療傷之作,也是她允諾心愛之人,以文字還予一個完整人生的作品。本文摘自摘錄自《我與李怡》,同時是李怡《失敗者回憶錄》未完成的篇章。
日期:2024-10-25
今周刊編按:宜蘭縣長林姿妙涉貪案週三(10/23)辯論終結,檢方依涉犯貪汙治罪條例收賄罪,求處有期徒刑20年、褫奪公權5年,不少宜蘭鄉親湧進林姿妙臉書罵翻,不是因為這個案子,而是宜蘭縣累積雨量已達停止上班上課標準,但縣政府深夜卻宣布,各機關學校自行決定是否停班停課,才會留言痛罵林姿妙「沒擔當」。
日期:2024-10-24
在台灣,每年有眾多規模大小不一的藝術博覽會輪番舉辦,讓入場觀展的受眾群也漸趨多元。內行人入場看門道、外行人湊熱鬧,從新手藏家到資深藝術愛好者,即使身分不一樣,都能因為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大開眼界,備受美學薰陶。
日期:2024-10-16
名嘴朱學恒酒後強吻台北市議員鍾沛君,被依強制猥褻罪起訴,但朱自稱酒後「斷片」不復記憶;台北地院認為朱嚴重侵害鍾沛君的性自主決定權,造成鍾沛君心理傷害,且欠缺性別平權意識、犯後毫無悔悟,判1年2月徒刑。台灣高等法院明將行言詞辯論,朱今天中午在臉書表達「最深切的歉意」,法界認為是想爭取輕判。
日期:2024-10-16
「死刑釋憲案」出爐,大法官宣判部分合憲,卻為判死設下重重門檻,引發「實質廢死」質疑。面對國內有8成反廢死民意,外部又承受國際壓力,政府如何與社會溝通,成釋憲案後難題。
日期:2024-09-25
王信福等37名死囚認為死刑違反憲法平等權、生存權、比例原則,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憲法法庭周五(9/20)下午作出判決。審判長許宗力宣判結果為死刑「有條件合憲」,但嚴格限縮適用的犯罪類型及要件。此判決未判定「死刑違憲」,意指未「實質廢死」。總統府發言人郭雅慧周五回應,總統賴清德尊重憲法法庭對死刑制度合憲性的判決結果,也期待相關部門依判決意旨修正配套法規,以符合程序正義、人權價值,讓法制度更加完善。對此結果,台灣冤獄平反協會理事長羅秉成表示「尊重憲法法庭判決結果,但感覺有點遺憾」。他解釋,遺憾之處,在於並未就死刑制度宣告違憲,採取與過去大法官會議解釋相同的立場,但他也直言這次的判決,「應該是離廢除死刑相對來說最近的一步」。羅秉成解釋,此判決將死刑範圍限縮至「情節最嚴重的罪」,若依照大法官意指,這包括「直接故意殺人」 ,此次判決也提高死刑案件當事人訴訟程序的保障,因大法官認為死刑特別嚴重,因此特別高度要求死刑的程序更為嚴密,在這要求底下,現行規定不符要求部分屬於違憲。
日期: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