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456)川普曾說,字典裡最美的詞彙就是關稅;但美國商務部前官員說,關於美中科技戰,川普的火力遠遠不止關稅。
日期:2024-11-13
華為一支5G手機收二.五美元權利金,這樣的收費對聯發科來說堪比「天價」等級;如果華為勝訴,恐使聯發科財務面臨極大的壓力。不過,聯發科也不是只有挨打的份⋯⋯。
日期:2024-07-31
(今周刊1432)在約莫10公尺外的距離,站在會議室門口的劉德音,向來訪的《今周刊》採訪團隊揮了揮手。他是台積電董事長,兩岸三地最大市值企業的領導人,全球科技產業動見觀瞻的聚光焦點。去年,台積電營收達到2.16兆元,比起2018年他接任董事長時增加逾109%;去年台積電每股獲利來到32元以上,比6年前成長超過138%;而如今台積電22.49兆元的市值,則比6年前成長2.79倍。不過,一趟80分鐘的訪談中,劉德音完全沒有把數字上的今昔差異掛在嘴邊……;若論台積電這些年來的鮮明改變,劉德音說,現在的台積電,不只是台灣的台積電,更是「世界的台積電」!「如果只做『台灣的台積電』,只被台灣自己人一路追捧,豈不是……,不太長進?」他邊說邊笑,我們順勢接話:「董事長,現在你們已經被全世界追捧了呢!」劉德音固然還是雲淡風輕,但也帶著某種程度的苦笑:「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確實,一句「世界的台積電」,背後隱含著許許多多的危機應變與關鍵決策。面對地緣政治的驚天變局,劉德音說,過程中「沒有所謂的關鍵一刻」,層層疊加的事件陸續襲來,「從來沒有一次是簡單的是非題,每一次,都是高難度的問答題。」而詭譎的地緣政治情勢,又讓台積電更須力保製程技術上的絕對領先,他解釋:「我們必須讓全世界對台積電的產品都『無可拒絕』,包括中國大陸。」經歷地緣政治的考驗,劉德音指出,這給了公司各部門難得的機會、也磨練出實力,他更預言,未來的台積電必然會更令人興奮(Exciting)。他向我們揮了揮手,邀請我們一同前行,迎接他眼中更精采的台積電。而種種更精采的底蘊,劉德音是從台積電這些年來驚心動魄的地緣政治應變談起……。
日期:2024-05-29
半導體封測大廠京元電(2499)在周五(26日)下午於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說明會,宣布將把旗下的蘇州京隆科技92%股份賣給中方合作夥伴,等於退出中國半導體封測市場。京元電董事會周五也通過,2024年度的資本支出,從70億台幣提高至122.81億台幣。
日期:2024-04-26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於3月22日舉辦「半導體供應鏈重組與經濟安全國際研討會」,以美中對抗為背景,在地緣政治格局已產生變化的情況下,邀請台灣、日本、韓國學者參與對話,共同討論台日韓三國往後的半導體合作互惠契機,尋找雙贏甚至三贏的機遇。
日期:2024-03-26
中國早在2015年就提出,希望在2025年晶片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但在客觀條件受限與美國發起科技戰等因素影響下,專家預估屆時連20%都到不了。在業界專家眼中,中國追求半導體國產化的目標,最大關鍵不在於產能不夠大,而是從IP、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設備到材料,這幾個關鍵環節全都被國際社會卡脖子,特別是美國。北京當然不希望長期仰人鼻息,如今希望能從小晶片(chiplet)技術及第三類半導體等兩方面突圍,惟成效仍待觀察。
日期:2024-03-06
大權獨攬、宛如「無冕之皇」再世的習近平,對中國來說究竟是危機還是轉機?要了解未來的中國與全球局勢,中國問題與國際戰略專家宋國誠教授的著作《失速中國》,從四大面向深入解剖習近平的「中國症狀」,以廣闊的國際視野出發,並以台灣人的角度為主體,一窺恐致中國失控、全球遭殃的燃點。
日期:2024-02-07
(今周刊1414)隨著「新冷戰」態勢升高,出口管制成了業者隨時可能誤踩的地雷。而台灣出口廠商以中小企業為主體,未必有資源、能力查核貨品終端流向,如何才能避免意外遭受池魚之殃,成為必備功課。
日期:2024-01-24
(今周刊1414)《報導者》與俄羅斯海外獨立記者合作,獨家取得俄羅斯政府採購資料,發現來自台灣的工具機,近期已流入俄羅斯國營的軍工企業和核子物理研究所,但台灣廠商根本無力管控流向。
日期:2024-01-24
線索,是從某位俄羅斯獨立記者而來,「聽說,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仍能買到台灣生產的中高階工具機。」本期封面故事,我們與非營利網路媒體《報導者》合作,一句描繪台灣業者跨越輸俄禁令紅線的「聽說」,通熟俄語的《報導者》夥伴即刻與俄籍記者聯手,展開追查。
日期:2024-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