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是人類最原始的交易雛形,在21世紀更多了「分享」的意涵。今年5月底《富比世》(Forbes)以「韓國首爾成為全世界最樂於分享的城市之一」為題,說明首爾政府自2012年起推動「分享城市」計畫,鼓勵市民以物易物,拿出用不到的東西來互通有無。這股資源分享的意識,也呈現在台灣多元的獨立書店中,沒有金錢貨幣,交易的是書、是知識,也是人情溫暖。
日期:2014-06-12
「大數據」到底有什麼魔力,從臉書、LinkedIn到美國航空業者都需要它?數據倉儲龍頭「天睿」,讓台灣大哥大、誠品書店到台積電都捧著鈔票買它的產品。
日期:2014-05-15
美國實體書店相繼收攤,台灣竟然有一家掛牌的書店。對誠品而言,書籍是吸引顧客上門的媒介;從虛擬回到實體,書店成為真實生活中的文化體驗。人類的互動才是未來的希望,不管是文化,還是產業。
日期:2013-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