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睿育就好,不要叫我老師。」台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林睿育,接受今周刊Podcast《Today來讀冊》訪問前,先「正名」了一番,才以推薦人身分於節目中分享《會玩才會學》一書。脫去尊卑有別的階級化稱謂,訪談時更像朋友之間的談天。林睿育說,在瑟谷學校裡,所有大人也都不是老師,只是「職員」;所謂的學校也沒有課程,只有硬體設備與幾位可靠的大人。
日期:2022-01-21
編按:《會玩才會學》一書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是發展心理學家,由於小孩無法適應傳統體制小學,因此為孩子找到一所「不像學校」的學校,並開始進行研究,發現玩樂對孩子的重要性,也探討何謂符合人性的教育。同時,作者也追蹤此所學校畢業生在社會上的成就與表現。今周Podcast《Today來讀冊》節目邀請本書推薦人、台灣瑟谷實驗教育機構負責人林睿育進行分享。
日期:2022-01-14
「我不老,所以不是老來得子。」66歲的建築師林洲民採訪前就劈頭這麼說。今(6)日林洲民剛與45歲的妻子林宜珍,曾任藝文基金會秘書長,正式結為連理的日子,兩人煲愛數年,即將迎接在明年春天誕生的女兒「六六」。
日期:2021-12-06
經營公辦民營學校,誠致教育基金會估計每一所學校,每六年就要投一千萬元,最終願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能發展孩子天賦的舞台,不會因為你生在偏鄉,就不會有好的教育。」
日期:2021-10-13
2013年漸凍人胡庭碩寫信給媽媽「下輩子,不要再當妳兒子!」網路傳閱七年,總是賺人熱淚。現在的他,離不開輪椅,湯匙掉地上撿不到,打字半小時手就發抖沒力,但他沒對人生投降,總是幽自己一默,投入社會企業也經營地方創生。再次寫信給媽媽,他用說的,「去做妳自己,不然,我不在了,你怎麼辦?」
日期:2021-07-22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增溫,今(18)日再添240本土確診案例、2名死亡個案,教育部長潘文忠今也在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中宣布,全台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明(19)日起停課至5月28日。另外,教育部針對家長「防疫照顧假」以及學生線上學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方。
日期:2021-05-18
好奇心驅使兒童接觸及探索新事物,玩樂力驅動他們練習技巧,社交力讓兒童們所學的知識像野火一般傳遞給其他兒童;孩子不該被現代僵化的制式教育阻撓自由學習的天性。
日期:2021-04-27
為解決國內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2013年離開美國普林斯頓校園的劉安婷,揮別高薪工作與舒適圈,毅然回台成立非營利組織Teach For Taiwan(TFT/為台灣而教),現為TFT董事長。許多人對劉安婷的印象,是在TED演講上,她自信談論教育資源不均的正妹高材生,以及曾獲2016年《Forbes》亞洲版的百大有影響力年輕人之一。如今七年過去,劉安婷身上的標籤顯已轉淡,TFT也從「偏鄉教師荒」解決者的角色,增加了公私部門與各式人才串接橋樑的角色。今年3月初,總統蔡英文也參訪TFT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誠致教育基金會共同成立的「教育創新合作社 Education CoLab」,更肯定合作社補足了社會和教育中最艱困的城鄉差距。
日期:2021-03-08
向來重視各級教育,新北市政府教育局除了在兩年內投注5億元推動數位學習,讓校校都有智慧教室,更回應國家的雙語政策與人才培育方針,積極培養技職領域學子的英語力,提倡終身學習,讓市民幸福擁抱全齡學習。
日期:2020-12-15
《今周刊》周四(10/29)舉辦第四屆幸福熟齡臺日交流論壇,邀請知名作家、編劇家小野,分享「心甘情願成為小孩」。明天即將迎接69歲生日的小野老師,笑說自己還不到70歲,其實人生還沒開始,所以現在說他老了,他不願接受也不相信。小野說,自己一生都很幸福、運氣很好,過往做任何事,都是在沒有心理準備就做了,進到很多領域,發生了很奇妙的事情。但他認為,自己人生真正精彩的事情,會是在70歲之後發生。以下是小野老師演講摘錄。
日期:20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