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環境的不安定與整體發展的限制,許多工作者興起轉職赴海外工作的想法,從事人資相關工作長達25年,目前在新加坡擔任海外人力資源工作的國際人力總監葉菁華(Gina Yeh),轉職海外已長達十年。
日期:2020-01-17
就在香港機場傳聞說要清場的那天晚上,正開開心心和中國同事聚餐時聊起了反送中,突然開啟了一段猶如平行時空般的對話,讓當時已在中國工作兩年的我如坐針氈,第一次打從心底由衷恐懼,我回家後會不會「被消失」?至今我中國前老闆還是不知道我離開中國的真正原因。
日期:2020-01-07
「我兒子大學畢業好幾年了,下班後總是窩在家裡,哪兒也不去,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連女朋友也不交一個,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在一次課堂上,有位家長問我。「你兒子小時候是不是一直都是你的驕傲?你對他管教很嚴,他從小就很聽話、很守規則,對嗎?」我反問他。「是啊,你怎麼知道的?」她很驚訝地問我,好像我會算命似的。我當然不會算命,我之所以能猜得到,是因為這樣的案例我見的實在太多了,就像網路上有張漫畫描繪的一樣:「你剪了我的翅膀,卻抱怨我不會飛......
日期:2019-12-25
公婆滿意的表情,讓她深信「順從最省事」,就當自己是沒有情緒的機器人好了。(編按:本文主旨,是期許社會的婚姻關係都能受到合理、完善對待,讓家庭關係更幸福美滿。)
日期:2019-11-27
編按:在一○八課綱上路前,高中生一天的學習總被國、英、數等必修課填滿,課表少有「空堂」。新課綱首度出現每周兩至三節的「彈性學習課程」,正是在擁擠的課表裡,特意留下一段空白時間,交由學生自由探索。
日期:2019-11-20
一○八課綱上路,高中最困擾的事——選修課開不出來。除了原有核心課程延伸的「加深加廣」選修外,還得開出適性探索的「多元選修」課程,對高中校長、老師都是挑戰。若要解決問題,不能只靠學校老師,必須動員大學師資、業界,甚至社區力量一起來完成。因此,高中學校裡,每個人的角色都不一樣了。校長要像企業執行長一樣,懂得規畫願景、尋找資源,號召老師共同備課;老師的教學現場,不再僅於一方天地的教室,師生共學場景可能是在山林間,或者大學課堂。而原本與教育界無關的人,也可能成為教學者。媒體界的人,能不能開一門「媒體識讀」,律師能不能開一門「法律白話文」?又或者科技界人士開一門「AI應用」?下面三個教學現場,就是他們突破現有資源限制,改變現狀而帶來新想像與新可能。
日期:2019-11-20
別再讓台灣繼續培養出下一代爸寶、媽寶!今(10/31)天民進黨立委周春米於立法院召開「民法成年年齡門檻應否調降」公聽會,據統計指出,台灣約有57.8萬名青少年介於18至20歲的年齡,由於《民法》認為20歲為成年年齡,使得近幾年多有下修民法的浪潮出現;值得參照的是,鄰近的日本在民國107年降低成年年齡,關鍵理由與目的,即是「促使年輕人能儘早自立」。
日期:2019-10-31
37歲未婚男子阿昌(化名)是家中獨生子,因長期不工作、整天沉迷網路遊戲,連生活費都要靠父母接濟,無法獨立、自力更生。其老父親看不下去、依民法1128條規定提告要把阿昌踢出家門。台南地院法官審認阿昌父親主張有理,判阿昌須從父親的住家分離,此案還可上訴。
日期:2019-10-24
照顧遲緩兒的家長們如何面對長期照護的議題,長久以來遭到忽略,尤其在台東偏鄉,遲緩兒童的處境更需要家庭長時間的支持,而科技部推動的「科技突圍專案」,試圖突破、翻轉這項困境。
日期:2019-10-16
從辦手機、辦學貸、開銀行帳戶、保旅遊平安險,這些現實生活中最簡單不過的日常瑣事,20歲以下的年輕人卻什麼都不能做,都得要通過父母同意、同行才能做!這看似荒謬,卻是90年前就訂定的《民法》所規範的。事實上,台灣《民法》以20歲作為成年的規定,早已不合時宜,甚至在法規的潛移默化當中,讓台灣青年慢慢成了「媽寶」!
日期:201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