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家鄉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家鄉共有1370項結果
政治社會

拜登沒關麥克風!「中國繼續咄咄逼人、在台灣海峽測試我們」…和3國領袖對話全都錄,後果是什麼

美國總統拜登今天在「四方安全對話」峰會上,發表了一段因為未關閉麥克風而意外錄下的談話。他提及,中國繼續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度,在台灣海峽等地區「測試我們」。

日期:2024-09-23

職場

30、40歲工作能力超強,卻甘願當「萬年工讀生」...職場鬼故事啟示:為何現在連中生代都躺平了?

脆上面有篇140萬次瀏覽的文引起熱議。樓主提問,她最近徵求工讀生跟行政助理,結果來的都是大神級應聘者;從情緒智商到工作能力,都不是職場小白,而是根本可以去當主管的強人。為什麼這些人不選擇在職場上力爭上游,卻選擇應徵非正職的低階職缺?

日期:2024-09-18

科技

「東聯互動」幫移工匯款回家 三分鐘內就到帳 強渡法遵難關 四語言App匯兌百億金流

身分難驗證、無法開戶,導致過去移工們只能從非法管道把錢匯回家,如今東聯互動已為四國移工打造專屬匯款App、建立防洗錢機制,讓他們擺脫金融弱勢困境。

日期:2024-09-18

職場

影后引薦、大導邀約 促成動作喜劇《台北追緝令》 來台拍國際商業大片 黃嘉智要讓父母驕傲

國際名導盧貝松監製、全程在台灣拍攝的動作片《台北追緝令》,九月底將在台、法兩國同步上映。在美國電影圈闖蕩三十年的台裔導演黃嘉智,首次回到父母故鄉取景,盼用作品得到家人認可。

日期:2024-09-18

職場

撿空瓶試喝拚專業,重訓、吃高蛋白練肌力...自認曾像不被看好的酒,台灣首位米其林女侍酒師心路

曾因身為女性而被質疑不懂酒,三年多前甚至一度萌生退意,但曾雅慧克服性別刻板印象,奪下米其林大獎。就像是不被看好的年分,依舊能產出絕美佳釀。

日期:2024-09-04

美食旅遊

台灣水餃大軍「暖食力」攻克歐陸!奇美食品波蘭羅茲廠8月中進入量產,月產量達2500萬顆

奇美食品董事長宋光夫、總經理宋宗龍與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在6月前進波蘭羅茲市(Łódź),見證新廠打造熟水餃產線,與當地合作夥伴波蘭SuperDrob集團齊心努力約2個多月後,於8/19正式開始量產,每月產量達2500萬顆,標誌奇美水餃大軍正式攻入歐陸。黃志芳表示,台灣除半導體之外,也相當看好食品在中東歐市場潛力,而歐洲市場「高消費、高單價」特性,例如華沙市中心的台灣手搖飲一杯折合約新台幣240元,而且非常熱銷,證明歐洲市場可接受台灣高端茶飲和食品。黃志芳直言,奇美食品是台灣食品進軍歐洲最好的典範,而貿協也將持續不斷和食品、連鎖加盟業者合作,協助我國業者海外布局,向國際展現台灣的「暖食力」。

日期:2024-08-29

政治社會

出院安置遣返碰壁、醫院呆帳難銷 遭政府漠視⋯ 醫務社工陪伴傷病移工 走過漫漫返國路

近年因傷病就醫的失聯移工增多,在政府消極以對下,醫院得吸收醫療欠費、扛起照護安置責任。新北市雙和醫院社工團隊,一路陪伴移工走過術後艱難時刻,獲得今年「南山醫務社工獎」肯定。

日期:2024-08-28

生活消費

2024米其林/10家新入榜一星!A、Circum-、雋gen、NOBUO…奪星之路怎麼走?必吃料理一次看

《米其林指南》週二(8/27)公布2024年星級餐廳名單,本屆米其林摘星名單中,共有 49 家一、二與三星餐廳,其中包含 10 家餐廳新獲得一星肯定,整體表現較 2023 年版本的 44 間星級餐廳成長。本次新進榜有:A、Circum-、盈科、雋、L’Atelier par Yao、MINIMAL、NOBUO、Sens、Wok by O’BOND、元紀,今周刊專訪新進榜的新秀,來看他們如何料理、走向奪星之路!

日期:2024-08-27

政治社會

賴清德老家首度開箱,轉型礦工紀念館這天起開放預約!礦工鄰居聊「阿德仔」:兒時調皮最愛爬樹

總統賴清德位於新北萬里的老家,在總統大選時遭對手質疑是違建。民進黨選擇在賴總統在就職100天,完成賴總統選前承諾,公布由賴老家交付信託轉型而成的「萬里礦工生活紀念館」,預計10月起接受預約導覽參觀。賴總統兒時鄰居、8旬的退休尤姓礦工分享,「阿德仔」(賴總統小名)小時候就很聰明、很會讀書,就算當行政院長、副總統以後,也很常回來拜訪。他分享,「阿德仔」兒時很調皮,常在屋旁空地玩耍甚至攀爬大樹,但「阿德仔」也非常孝順,只要賴母說了什麼,「就不會有第二句話」。

日期:2024-08-27

職場

他不當台積電高管、捨40萬薪做8萬元醫師…徐超斌為南迴2萬病人奔走,中風又罹癌還要做什麼?

「超人曾經來,但已經走了。」被稱為「超人醫生」的徐超斌,在人生最顛峰的39歲因過勞而中風。2019年,才52歲的他,被確診為鼻咽癌。經過2次大手術,救回一命,身心靈也承受到巨大的折磨。排灣族的他,個性極為開朗,然而治療癌症過程中的痛,竟也讓他「每天都想放棄」。身兼南迴診所、南迴基金會創辦人等身份,他坦言自己最擔憂的是:「我倒下去後,家人、失智母親誰照顧?」「南迴基金會含診所、居護所20位員工,可能要面臨失業問題,協會照顧的小孩、老人失去依靠,南迴醫院的夢想可能就此煙消雲散。」

日期: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