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6月1日發生76歲父親殺死44歲親生兒子的人倫悲劇,一名曾擔農林漁產省次官及駐捷克大使的官員熊澤英昭,疑似不滿44歲長子長期啃老,有暴力傾向,整天宅在家打電動不工作,每月玩遊戲花費高達30萬日圓(約台幣8.8萬),還曾嗆父親「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1秒」,父親擔心情緒異常有暴力傾向的兒子對附近學童不利,決定大義滅親。近年來,全世界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出現了生理毫無異常,但足不出戶、逃避社會的一群人。他們從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被稱為「繭居族」。家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父母既擔憂又自責;當事人也懊惱自己無法克服對人際互動的恐懼,深受繭居狀態之苦。由於繭居不是疾病,精神科藥物完全無效。心理諮詢、就業與就學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信任與鼓勵,才是促使當事人脫離繭居生活的關鍵。為什麼孩子會變成繭居族?作者田村毅為專精家族治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依據多年接觸繭居個案的經驗,他發現,家族治療是協助繭居者的關鍵方法。
日期:2019-06-04
許多夫妻在生小孩之後會依照經濟狀況調整家務分工,通常女性當全職媽媽的情況較為普遍。美國一名媽媽發文表示自己與老公結婚4年,她辭去工作在家照顧1歲半的孩子,但是日子一久她發現自己變得很沒地位,特別是在財務方面。
日期:2019-05-29
親子之間的關係如果一直很好,子女必須照護父母時會比較順利。然而,能常保親子關係良好的人並不多,與父母累積了許多不愉快的子女,對雙親的感情往往十分複雜,當父母需要照護時,子女是被迫重新面對雙親的。
日期:2019-05-16
不論是血親還是姻親,能夠相聚都是因為緣分,也因為愛,荒唐的是,造成離別的主因,可能也是因為愛,為什麼那些牽引彼此靠近的愛,後來會消失呢?
日期:2019-05-15
曾在外商公司做到台灣區總經理的Ivy,有著典型的處女座個性,總是追求效率、精準,追根究柢。但退休後的生活,不只讓她的人生觀有了180度大轉變,也讓她回頭審視人生、放下那些令人懊悔的過錯,重新活得圓滿,到底她是如何辦到的呢?
日期:2019-04-26
試著拉好情感界線,不再只是告訴自己「沒辦法」和事必躬親,較能轉換僵化的依存關係,更能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或軟硬兼施的威逼。不是逃避該盡的責任,也不是要棄父母於不顧,表達對父母的愛有很多方式,一旦迷失了自己,其他的關係也會受到傷害。
日期:2019-04-15
話題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3月底首播至今共播出5、6集,故事聚焦在台灣媒體、司法以及殺人犯之間,緊湊的劇情、深厚的劇本架構加上實力派演員的賣力演出,果然不負眾望,取得一致高評價。
日期:2019-04-12
「很多人想很多、做很少。」美國圓夢公司藍魚(Bluefish)創辦人辛姆斯強調,好好計畫,然後要去行動,不要計畫完就不動,「去發現自己有哪些不足之處,然後把這些缺口補起來。」
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