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家庭環境最新與熱門精選文章

熱搜關鍵字:家庭環境共有70項結果
情感關係

割腕的孩子說「我一無是處」...爸爸不敢相信,孩子會彈琴寫書法,為何覺得自己是垃圾?

「學習的黃金期只有幾年,若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那就好好學習改變,這孩子怎麼就不懂?」 爸爸的這一番話,聽得出來他對女兒的教育,設想一個孩子若是做不到,又聽到父親說這樣的話,還能感覺自己的價值嗎?

日期:2019-09-02

最新觀點

咖啡,不只是飲料,是「人生」!吳淡如對你告白:如果投入生活,生活不苦

咖啡,不只是飲料,是人生,咖啡不苦,如果你投入咖啡;生活不苦,如果你投入生活。

日期:2019-08-16

職場

外配很會生小孩、台女書讀太多都不生?解開台灣「超低生育率」的3大迷思

在生育率下降伴隨女性教育水準大幅提升的現代社會,將兩者作因果解釋是相當常見的論述。然而,生育率下降真的是女性教育程度提升惹的禍嗎?女性書讀得越多就越不想生小孩嗎?

日期:2019-07-03

個人成長

「生下來就要照顧到死」日本76歲前高官殺44歲啃老兒悲劇:繭居族是家人造成的嗎?

日本6月1日發生76歲父親殺死44歲親生兒子的人倫悲劇,一名曾擔農林漁產省次官及駐捷克大使的官員熊澤英昭,疑似不滿44歲長子長期啃老,有暴力傾向,整天宅在家打電動不工作,每月玩遊戲花費高達30萬日圓(約台幣8.8萬),還曾嗆父親「擅自把我生下來就要擔起照顧責任到死前最後1秒」,父親擔心情緒異常有暴力傾向的兒子對附近學童不利,決定大義滅親。近年來,全世界高度發展的國家,都出現了生理毫無異常,但足不出戶、逃避社會的一群人。他們從青少年到成年人都有,被稱為「繭居族」。家人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父母既擔憂又自責;當事人也懊惱自己無法克服對人際互動的恐懼,深受繭居狀態之苦。由於繭居不是疾病,精神科藥物完全無效。心理諮詢、就業與就學的社會支持,以及家人的信任與鼓勵,才是促使當事人脫離繭居生活的關鍵。為什麼孩子會變成繭居族?作者田村毅為專精家族治療的日本精神科醫師,依據多年接觸繭居個案的經驗,他發現,家族治療是協助繭居者的關鍵方法。

日期:2019-06-04

情感關係

10歲小孩已去過幾十個國家...教育,拚的是父母的眼界

上班到職第一天,我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差距。

日期:2019-03-14

情感關係

「我也是被罵大的,為什麼小孩不行?」愛罵人的父母,小孩更容易行為偏差

情緒本身沒有是非對錯,但當表達情緒的行為無法被接受,就會成為問題,久了就會累積壓力,造成問題。這與個人的生活經驗有關,父母如能讓孩子經歷多樣化的情緒,孩子就擁有更多的「工具」做選擇反應。

日期:2018-11-28

職場

沒錢印訃聞,公司只肯給兩天喪假...貧窮的羞辱,才讓年輕人喪志

假使你沒有窮過,就很難體會窮人每天在職場遇到的窘境,以及他們付出的加倍努力,以及吃進肚裡的無數苦水,也就不知道他們是真正堅強與勇敢的一群人。

日期:2018-11-23

教育

學校教育,父母如何參與?

教養,是父母的事;教育,是學校的事?這個舊觀念落伍了。隨著108課綱的導入,關於教育,父母可以參與的面向和深度,比以往更深且更廣。

日期:2018-08-01

個人成長

我們的所有痛苦,源自沒有把自己放空

在〈人間世〉裡,莊子藉孔子的口對顏回說:「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日期:2018-07-23

教育

戶外教育:走出教室,學習更有感

走出教室之外,學習經驗知識而非套裝知識,近年在國際形成新學習風潮。芬蘭、美國、英國、澳洲與日本不約而同開始重視「戶外教育」,希望能呼應未來教育的需求,台灣也正搭上這波國際趨勢。簡單來說,只要是走出課室的學習,都是戶外教育。讓孩子走出教室,重拾好奇心,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生活,包括生態、冒險、食農、在地、文化等領域,都可以是戶外教育的主題。課本能給孩子的太單一、太片段,大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創造機會讓孩子拓展生命經驗、拓展視野,未來才有能力、餘裕面對人生。學習不應該是單向傳授、無感背誦,而是探索、發現與感動的過程,這也是台灣正在努力的方向。

日期:2018-05-31